当前位置:首页 > 战略咨询 > 研究动态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课题汇报会在京召开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8年1月29日,“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课题汇报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总课题组顾问、组长、副组长,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各分课题组组长、副组长、主要执笔人,课题办公室成员,院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各分课题联络员参加了会议。中组部、人事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分别由潘云鹤常务副院长和刘德培副院长主持。
  会上,12个分课题分别汇报了研究报告。与会的院士、专家认真听取了各分课题的汇报,对各分课题的研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修改意见与建议。
  朱高峰院士指出,工程科技人才的定位有广义、宽义和狭义三种,建议我们课题定位于“广义”:面向广大工程科技人员,包括具体实施人员。工程科技人员可概括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管理型三类,建议课题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各个领域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都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征,各分课题研究报告的定义也都不一样,建议课题总报告概括出共性。朱高峰院士还指出,人才不是单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要有一个好的使用环境。
  谢克昌院士从工科大学的角度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他说,课题的题目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但很多分课题针对的是工程科技人才,而不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本科教育的较高教育,是大众化教育的精英教育。目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清楚;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的关系不清楚;忽视了教师的作用。谢克昌院士建议:第一,强调深入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否则不利于推进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第二,加强创意、创造、创业的教育。第三,建议国家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机制提出指导性意见。
  刘德培副院长认为,结合我国国情,创新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创新分为科学、技术和工程三个层次,所有的工作都包括创新,不同领域对创新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强调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终生教育,要考虑官、经、产、学、研等多方面因素,每个因素的作用不同,但又有机结合。建议课题总报告对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关系进行阐述。刘德培副院长还建议课题报告要提出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王淀佐院士在发言中指出,课题研究层面建议定位在工程师职称以上、本科学历以上,重点是工程科技人才。目前学校教育方面,包括本、硕、博阶段,主要问题是实践环节不够。建议课题报告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待遇、职称、继续教育等问题进行重点论述。
  会议最后,潘云鹤常务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各课题组都做了大量工作,这次汇报会信息量很大,院士、专家的点评也非常好,会议很有成效。
  潘云鹤常务副院长从六个方面对项目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第一,关于创新人才的定义。目前,各分课题还没有完全统一,但已经开始慢慢会聚。即使有分歧也没有关系,可以同时摆出来,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会逐渐收敛。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当今中国急需,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广义和多样的,这个观点基本没有分歧。第二,有些讨论可以避开。从原理上讲,人人都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都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工程院应该持积极态度。因此,可以避开本科教育阶段是否都应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争论,让各大学校长决定自己学校的定位。第三,关于中国工程科技创新人才的特征。工程创新往往是鸟笼式创新。如既要符合规范又要创新。当然规范本身也要与时俱进地创新。目前,有些规范已经成为创新的障碍,要考虑怎样将规范和创新结合起来。报告还要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在中国需求的迫切性和光明的前途写出来,促使社会更重视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第四,对现有的一些问题要更加深入研究,深刻揭示出来。对于工程科技人才,实践培养阶段比学校培养阶段可能更重要,我们报告要加强研究实践培养阶段的意义与方法,如创新文化、机会和激励政策等;大学建立创新型平台要注意代表性与广泛性,如既要关注一批重点综合性大学,也要关注一批专业性大学和地方性大学,需要国家增加投入;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工程科技创新教育的评估体系,指标尽力量化,用于对高校工科进行评估,以引导我国高校工科教育朝正确方向发展;还有工程科技人才待遇、创业机会、职称、终身学习机制等问题。第五,课题报告提出的措施不在多,但要准确可行。措施要进行分解,具有可操作性。第六,课题报告的语言和数字要进一步精确。
  最后,潘云鹤常务副院长还对课题下一步研究工作做了安排。要求各分课题组根据会议意见与建议进一步修改研究报告,按规定期限提交修订后的报告,以备正式出版。总报告撰写要充分吸收分报告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提升,完成后广泛征求大家意见。期望形成有工程院创新视野与特色的、高水平的报告。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