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朱尊权:烟草科技工作的奠基人

来源:新华网   发表时间:2012-07-31

[ 字号  ]

    河南日报报道:矢志报国,海外学成毅然回国;结缘烟草,倾力打造民族品牌。他,就是中国烟草科技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

    一心报国,心系民生

    朱尊权出生于1919年,祖籍湖北省襄阳市。1937年到1941年,朱尊权在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学习。1947年,他远赴美国肯塔基大学农学院,跟随当时烟草学术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魏禄教授深造。新中国成立后,朱尊权历尽艰险于1950年回国。此后的60多年里,朱尊权的名字始终与中国烟草科研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由于烟叶收购价格较高,不少农民乐意种植烟草以改善生活,朱尊权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这方面的研究上。1958年,朱尊权随研究所由上海迁往郑州,他带领同事吃住在许昌襄城县乔庄村,总结出“五匀、三一致”的烟叶栽培技术,指导我省和湖北恩施、浙江新昌等地的烟草生产,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推动了烟草农业走向优质丰产,帮助农民增加产量、改善生活。

    醉心科研,成果丰硕

    1950年,朱尊权和同事接受了研制中国最好卷烟的任务。承担了配方工作后,朱尊权便一头扎进烟叶仓库中,不停地品味和比较不同烟叶的气味特征,最终配出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级卷烟品牌——“中华”。经几代烟草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华”烟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以烟草农业领域的研究为基础,朱尊权在烟草工业、化学研究等领域都多有建树。他提出了烤烟的三种香型理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卷烟配方工作的一个基本指导原则。他综合考虑社会控烟的整体要求,主持研制出全国第一个低焦油卷烟产品:“821”牌卷烟;他提出“减害降焦”这一原则,成为烟草行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

    此外,他还开展烟叶人工发酵工作,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卷烟厂醇化烟叶紧缺的问题,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卷烟工艺技术。他组织制定了16级烤烟标准,统一了全国烟叶分级标准。1997年,朱尊权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朱老身上有一种老一辈科学家特有的胸怀宽广、淡泊名利的精神。”朱尊权所在单位负责人闫亚明说。

    几十年来,每当国家遇到灾情和困难时,朱尊权和夫人不管单位是否组织捐款,都会慷慨解囊,而他们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直到前几年,他们住的还是1984年单位分配的房子,而且没有任何装修,家具、电器也十分简单。

    鲜花欲泪,百叶垂思,在7月22日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朱尊权院士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回忆起与朱老生前相伴的一个个瞬间。

    “朱老给了我很多科研项目上的支持和指导,看着我一步步从小青年成长为高级工程师。现在他主持的最后一个科研项目马上就要验收了,他却走了……”郑州烟草研究院高工蔡宪杰噙着眼泪说,“朱老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始终鞭策着我们。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