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梦孙:遏制慢病须建健康医学模式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01-20

【 字号   】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甘晓 时间:2014-01-14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人数呈井喷之势:高血压患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糖尿病患者数目占全球三分之一;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为此,专家提出——

 

    “我国面临慢性病快速增长的挑战,健康医学模式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健康医学模式的实施就是健康系统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日前在参加香山科学会议第481次学术讨论会时如是说。

 

    在这场主题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突破口”的香山会议上,我国未来还面临什么健康挑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何为当前的现实问题找寻突破口等成为专家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井喷”的慢性疾病

 

    2008年,原国家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这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民主要健康指标要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科学研究到国家战略,刚刚开始的2014年,“健康中国”的“赛程”过半,距离实现目标的2020年,还有6年时间。

 

    然而,去年12月召开的第一届分子检测与慢病管理学术大会总结了一组数据,却显示出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井喷”之势。例如,我国已有确诊患者2.6亿人,其中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糖尿病患者达1.139亿,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3亿;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患有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

 

    俞梦孙表示,还有数据表明,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已占我国总死亡率的85%,导致的疾病经济负担已占总量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及时控制慢性病,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他说。

 

    因此,如何遏制慢性病的“井喷”,是当前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

 

    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新模式

 

    长期从事航空医学工程研究的俞梦孙注意到,在实现“健康中国”的道路上,当代医学思维和模式存在问题。

 

    他说:“当代医学的主流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忽略了人的主动性,忽视了心理、社会和环境在疾病产生和康复中的主体作用。”

 

    对此,北京大学工学院健康系统工程所教授佘振苏发展了钱学森的复杂系统思想,针对人体复杂系统建立了科学原理、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呼吁从哲学上重新认识生命,以新的“健康科学”来促进国人健康。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正在创建的健康科学以人体系统科学为核心,以物理学的量子场论为基础,综合集成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民族传统医学的知识,解释人体健康问题。”

 

    俞梦孙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健康医学模式。新模式主张以恢复机体的整体健康为核心,以多维多层次的整体生命信息为判别标准,以整个机体的身心状态、行为方式为调节对象,以整体生活方式、无创的锻炼技术和社会支撑网络建设等为主要干预手段。这些有效的调理和锻炼技术与传统医学知识息息相通,是深入挖掘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的结果。

 

    与会专家透露,过去十年间,这一模式已在预防慢性高原病上获得了较大范围的应用,对于提高我军高原防卫保障能力发挥了明显作用,也在促进慢性皮肤病、糖尿病、肿瘤患者的康复上取得明显效果。

 

    健康物联网前景广阔

 

    据俞梦孙介绍,健康医学模式的核心技术包括人体生命信息感知、人体整体健康状态辨识和人体健康状态调节等三大部分,而健康系统工程就是要将这三部分与当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能够为广大人群服务的健康物联网。他认为:“目前,与现代物联网技术结合的健康物联网最有可能实现上述技术的普及。”

 

    在便携式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建立健康物联网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技术条件。“在个人应用层面上,普通用户能利用便携式传感器,随时采集自身血氧、血压、心率、呼吸率等生命信息,通过手机上传至云服务器和云计算中心。”北京海利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海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然后,在云计算中心,智能化的专家系统处理则将人体健康状态辨识分析结果反馈给用户,据此提出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最后,用户开始展开促进健康的行动,并上传进行周期性评估、反馈。这样通过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民众健康素养,通过科学的反馈与指导,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专家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基于健康医学模式的健康物联网能成为预防慢性病、实现健康中国的突破口。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