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许绍燮:发震动力研究不容忽视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5-26
【 字号   】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周熙檀 时间:2013-05-16

 

    “地震是非常复杂的动力过程,只有具备匹配的条件和动力,才能被激发。”针对当前地震预测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难点和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动力作用的发生机制和模式。

 

    据介绍,地震是地球运动作用力转换和转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运动中地质构造应力得到重新分配和组合的结果。因此,对于芦山地震是否为汶川地震余震的争论,许绍燮认为,认识不宜简单化,因为这涉及复杂的动力问题。

 

    在汶川地震的动力过程中,龙门山东北部的地壳能量被激发出来,而南段岿然不动;这次的动力过程,却激发了南段的芦山地震。这样的情况曾出现在2004年和2005年苏门答腊岛大地震中。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发生9级大地震,次年3月26日在紧邻的地方再次发生8.6级大地震。

 

    “是否余震无法解释,为何2005年苏门答腊岛地震未被2004年的9级大地震触发?”许绍燮认为,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也是如此,因为后继的那次地震尚需新的发震动力。

 

    他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发震动力总体上都很复杂,而且其复杂结构非常相似。但两次地震的发震动力中侧重方向有了不同。汶川地震前的侧重方向在北西西,而芦山地震前的侧重方向在北东东。因此,即使总体结构非常相似,但侧重某个方向上的变化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有观点认为,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一样,成因是印度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太平洋板块长期挤压碰撞的结果。对此,许绍燮表示,简单的板块运动推理不能科学地解释地震的复杂性,“只有采用大尺度的视野,认识深入到发震动力作用的层面,才更全面。因此,研究探测不断演变的动力应受到特别重视。”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