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烧伤医学奠基人之一、院士盛志勇谈养生

来源:新华网(军事)   发表时间:2012-03-21

【 字号   】

 

  盛志勇院士正练习书法
 盛志勇,1920年7月1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代烧伤医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创、烧伤外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专家组组长。
 日前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采访我国现代烧伤医学的开拓者、著名烧创伤专家盛志勇院士。笔者见到盛老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为学生修改论文。他精神矍铄,热情开朗,若不是一头银发,根本不会想到他已是92岁高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在整个采访中,他思维敏捷,谈锋犀利,毫无废话,像解剖细胞一样脉络清楚,和蔼的语言中透出练达和严谨。
 采访结束时,笔者问盛老,您90多岁高龄了,身子骨依然这么硬朗,有什么养生之道?盛老笑了笑说,我没有什么养生之道,一切顺其自然,我觉得养生不要太过分,不要太刻意就行。
 不要把自己当成病人
 盛老说,有的老年人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其实这反而对身体不好。我是肥肉照常吃,人是杂食动物,需要多方面的营养,所以老年人不要太限制饮食了。有人吃鸡蛋不敢吃蛋黄,譬如高血脂也不一定就是吃食物导致的。年纪大了容易出毛病,要特别注意每年的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很重要。八九十岁什么病也没有、老眼不昏花,这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可这样的人比较少,老年人往往会逐渐出现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我五六十岁时就戴上了糖尿病帽子,还曾做过疝气修补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心脏里还放了5个支架,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病人。人老了有些慢性病很正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个日常生活就像病人一样,如何根据自我调整使老年慢性病生活正常化很关键。
 日常生活很规律
 盛老说,我的日常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晚上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早上为学生修改文章。国内关于烧伤专业的杂志因为发行不够,被引用的也有限,所以影响因子不高。要想让学科保持年轻态,像《柳叶刀》杂志一样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地位。我们国家的许多专业文章要走出去,但是因为医学英语与中文毕竟不一样,我也尽量发挥一些余热,为年轻人的论文英语摘要润润色。为我的学生孩子们修改文章,能感受到自己都年轻了。
 每天午饭后我要看看《参考消息》,然后午睡半小时去上班。我上班在二楼,楼层不高,基本上不坐电梯,如果楼层比较高,我下楼走楼梯,但因为心脏不好,上楼就要量力而行坐电梯了。
 孩子应该有更多玩的时间
 “我现在的身子骨是年轻时爱动打下的基础”盛老说“我小的时候‘皮得很’,记得我学生时代很贪玩,花在玩上的时间比读书时间还多,成绩也不是特别好,但我擅长很多运动,如乒乓球、足球、网球、游泳、跳绳、踢踺子、双杠样样喜欢,而且一学就会,冬天我还洗冷水澡,在华山医院实习时曾荣获跳绳冠军,同学们送我一个外号‘猴子’。后来直到高二时才逐渐‘改邪归正’,成绩明显提高。”盛老说,“现在的孩子太辛苦,玩的时间太少了,业余时间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还是应该让孩子有更多玩的时间,这对成年后的身体大有好处。”
 要保持一颗好奇心
 盛老说他年轻时好奇心很强,什么事喜欢自己动手试一试。他听说人的头骨有7个孔,在7个孔里放上7颗黄豆,洒一泡尿,头骨就会在地上滚动,于是他就和同学到郊外找了一个人头骨如法炮制,结果这个头骨动也没动,他才知道这是大人骗小孩子的。
 他在中学时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化学成绩在全班也最好,有一次他在家做电解实验,用的是漆包线,由于不绝缘差点被电死。盛老回忆起这些幼年往事,脸上笑得像个孩子,也正是从孩提时就形成的这种凡事都要探个究竟的性格,为他以后在医学生涯中为新中国现代烧伤医学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奠定了基础。如今盛老92岁高龄,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看一段英文小说。他说,各种各样的小说我都爱看,主要爱看侦探小说,这样可以保持一颗好奇心,使心态不老。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