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钱七虎等谈岩石力学的未来在中国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11-02

【 字号   】

2009年11月02日11:58  来源:



[主持人]:欢迎各位网友收看人民网“理事长谈学会”视频访谈,我是主持人魏艳。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三位嘉宾都是来自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专家。他们是:中国著名防护工程和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任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钱七虎,欢迎您钱院士。  [10:07]

[钱七虎]:各位网友早上好。  [10:07]

[主持人]:第二位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所长助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伍法权;第二位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何满潮。  [10:07]

[伍法权]:各位网友上午好。  [10:07]

[何满潮]:各位网友大家好!  [10:10]

[主持人]:欢迎各位理事长参与我们人民网的“理事长谈学会”。“岩石力学”可能有些太专业了,但是如果举一些具体的事例的话你就会发现原来从古至今这门学科都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比如三峡工程,再比如青藏铁路、京九铁路以及现在在城市中越来越发达的地下交通、下沉式建筑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岩石力学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成绩。  [10:11]

[钱七虎]:对,你讲的很正确,岩石力学和我们的生活、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  [10:11]

[主持人]:综上所述我在网上看到说岩石力学的未来在中国,我不知道三位怎么看?  [10:11]

[钱七虎]:这个说法很正确,这个说法是起源于岩石力学主席也是著名的岩石力学专家哈德利教授说的,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我们讲岩石力学与工程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一个科学。岩石工程在现代最大首屈一指的大国在哪里?在中国。比如说大家知道的三峡工程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岩石力学工程。比如说西电东送,牵扯到大量世界上顶层水平的水电站,这些水电站要建设地下厂房和高坝就要和岩石力学打交道。比如说西气东输工程,还有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西线的建设主要是高坝的建设,这些水道都是很长,很难的,所以说在岩石力学首屈一指的大国在中国,给了岩石力学一些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使得岩石力学不得不研究大量的工程力学的问题,因此必然要刺激我们的岩石力学发展,所以说岩石力学在未来的中国这句话确确实实符合客观情况的。  [10:12]

[主持人]:所以其实相比较中国这么长时间岩石力学的发展,网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欧美发达国家基础项目在萎缩,他们发展越来越缓慢,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几位专家对此有何看法?  [10:12]

[钱七虎]:科学是有需求,发展是靠需求决定的。岩石力学的大国——中国,所有的岩石力学课题在中国出现,比如说哈德森教授、菲尔赫斯教授等等他们最近都来中国,来这里进行国际咨询还有寻找岩石力学的研究课题,所以相应来讲,我们中国的岩石力学活跃的多,参加的人也多,我们中国岩石力学的博士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我们21世纪以来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专家讲学,一次是2002年,一次是2006年,一次是2009年,这三次来了好多专家讲学讨论岩石力学的问题。因此当前我们岩石力学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也引起了国际岩石力学工程技术界广泛的关注。  [10:13]

[主持人]:说到岩石力学学科我个人很好奇,真正形成这个学科,我们追溯历史大概是什么时候?  [10:13]

[钱七虎]:严格讲岩石力学学科的形成是上个世纪,但是岩石工程很早。如果讲到大家都熟悉的都江堰,那个时候很早了,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是岩石力学工程。但是现代化意义来讲,这个学科是成立在上个世纪。因为它是把力学、结构力学用到了岩石工程里面来才形成了岩石力学学科。  [10:14]

[主持人]: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说法,有网友说,说到早,最早的是中国万里长城,那应该是最早的岩石力学工程了吧?  [10:15]

[钱七虎]:这个网友说的不太准确,一个是时间上来讲,都江堰比万里长城要早,这是第一。第二万里长城是地面工程,它和岩石打交道不太多,但是都江堰在地底下岩石上开口,所以和岩石打交道比较深,所以严格来说都江堰是最早的岩石力学工程。  [10:15]

[主持人]:我们岩石力学系统研究是在什么时候?  [10:16]

[钱七虎]:也是上个世纪,我们国家有一个著名的岩石力学专家叫陈宗基教授,在他的创造下我们的三峡工程,随着我们一些镍矿深度开采涉及了大量岩石力学问题,还有大量煤矿的开采产生了一些岩石力学问题。所以中国岩石力学的发展是始于这些大工程。从50年代开始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所以我们学会也是应运而生,在1985年6月25日成立了中国岩石力学工程学会,在陈宗基教授的倡导下使岩石力学和工程结合,再早就是我们岩石力学工作小组比学会要早,这就要追溯到1978年12月31日方易批示代表团组建岩石力学代表大会,这也是中国最早第一届中国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所以应该追溯到前身是1978年12月31日,方易副总理的批示,正式成立是1985年6月25日。  [10:17]

[主持人]:我们说了这么多工程例子,比如说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越江跨海隧道、深部采矿等工程无不令国际同行惊羡不已。在这一系列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岩石力学是如何应用的?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10:17]

[钱七虎]:应当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想请两位专家说一下,因为伍法权是工程力学专家,他参加了水电站解决。何满潮是矿业岩石力学的专家,他可以讲讲煤炭,中国的矿业里面的岩石力学研究。  [10:18]

[伍法权]:你刚才列举重大工程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我想岩石力学在里面起到基础的作用。大体三部分:一地面建筑,所有的地面建筑放在岩石上荷载是否能站住,强度怎么样?这是岩石力学的问题。二边坡的问题,比如是电站、铁路在边坡上是否能站住,这也是岩石力学的基本问题。三就是我们现在南水北调工程也好、跨海隧道等都是地下工程,这就意味着我挖了隧道周围岩石会不会垮掉或者是变形。因此在这些里面岩石力学扮演有一个基础的作用。  [10:20]

[主持人]:何老师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煤矿、采矿。  [10:20]

[何满潮]:我们这几年煤矿灾害大家在网上知道的比较多。煤矿采矿灾害有两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但是深度采矿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有一个说法是浅部采矿是小煤窑的采矿,它出现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但是到深部采矿主要是岩石力学的问题,到深部采矿对我们国家产生比较大的灾难影响有几类:比如说岩石比较硬就会产生岩爆,如果一旦采矿岩石就会爆炸,岩暴冲实地压会伤及人,这是岩石力学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是现在还没有解决。  [10:24]

[何满潮]:二还有软岩岩爆会产生大变形,我们国家去年煤炭产量是28个亿,大约占全世界总产量45%,其中软岩港道占了30%左右,这也是要解决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热,特别是我们国家东部煤矿,最深煤矿已经到了1300米,1000米的时候岩体本身热量能够达到多少?大概是45度到50度,在通风的条件下也要达到38度到40度,这时候工人在下面工作是非常艰苦的条件。所以岩石力学就是岩体降热学的问题,我们在钱老师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国家自然基金的重大项目,叫深部岩体力学的基础应用。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深部岩体里面有水,把水冷能拿出来,再换出热能,然后再冲到地表,从地表再把温度拿出来用于锅炉、洗浴、供热等利用,通过装备研究把热害利用起来。总体来说岩石力学对我们采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它本身就是采矿的基础。  [10:25]

[主持人]:我们知道岩石力学不止是应用在这几个方面,我们有一个网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钱院士你是国防方面的专家,一直致力于军事上的岩石力学教研工作,岩石力学在国防上应用有哪些?  [10:26]

[钱七虎]:现在岩石力学在国防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家知道阿富汗战争美国有一个钻地弹,而且现在武器是精确制导,所以我们工事建在地面上,或者不是很深,要反导就不可能了,所以要建到下面去。这时候岩石破裂区比较大,我们过几天要到锦屏水电区看,就出现了岩石变形问题,我们国防也需要岩石力学来研究和发展。  [10:27]

[主持人]:岩石力学不止是城市建筑、规划项目应用,还有国防应用中也发挥很大的作用。谈到工程就不得不提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就是三峡工程,伴随着三峡工程一路走来置疑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我曾经在网上查到:有生态环境专家曾指出三峡工程有三大因素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工程造成大面积岩体裸露、大跨度高边坡出现;工程破坏或降低了岸坡的稳定度,以及蓄水后使围岩遭到侵蚀破坏。这三点原因说起来很专业,不知道三位嘉宾对这个怎么看?  [10:27]

[钱七虎]:世界上任何事物或者任何工程都是有利有弊的,那就要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么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我们不要忘记在三峡工程建成以前,我是70多岁了,50年代、30年代都是长江大水,我是1954年到哈尔滨上大学,上哈军工,一路上看到水灾把房都淹了,很惨的。三峡建成了我们长江的洪灾就消除了,变成了能抵抗百年一遇的洪水了,还可以发电。  [10:30]

[钱七虎]:当然是有利有弊的,三峡这么大的面积森林要淹掉了,要引起刚才讲的边坡稳定性降低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边坡,但是这是可以用工程技术来消除或者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比如说我们三峡的船闸中间要建一个高边坡,因为船闸是在石头里面挖出来的,所以船闸是一个高边坡,很陡,但是这么陡的高边坡没有打锚杆、喷混凝土。  [10:31]

[钱七虎]:三峡空岸上也有一些边坡,当然有一些高边坡,城市不建在不稳定区域,对于稳定性降低的地方,我们要采取治理的措施、预爆的措施,使得滑坡预先发生我们也知道没有人员、财产的损失,而且可以做到尽量不滑坡,所以这样的话,当然需要经费,但是经费和三峡创造的效益来比是很小的一部分,三峡工程有利有弊,利大于弊,这个弊是可以采取工程技术手段来预测防止的,可以减小到最大限度。  [10:31]

[主持人]:我们刚刚探讨地质灾害的问题,在媒体上经常听到的比如说泥石流滑坡,具体的地质灾害有哪些呢?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10:32]

[伍法权]:现在按照国务院的方案,把我们国家地质灾害的防护划归国土资源部,他们就是权威机构,按照他们对灾害的定义和划分,大概有十类31种地质因素造成的灾害,我们可以划分成几个大类:第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原因造成的地质灾害,比如说地震,这个是人为无法干预,就是地壳运动造成。再比如说火山灾害,还有地震引起的海啸,地壳变形造成海平面上升问题,这是地壳内部原因造成。  [10:32]

[伍法权]:第二类是地表的因素,比如说地表能量过程,比如说崩塌、滑坡,不是内部原因造成的,比如说修公路、修铁路边上都会出现滑坡、泥石流,还有河流、水库瘀积、还有软土会出现沉降。还有冻土,比如说青藏高原,还有膨胀土,还有黄土、海岸侵蚀等等这都是地表因素。  [10:33]

[伍法权]:第三类是人类活动,人类工程建设也好、生活也好,这方面也会引起一些地质灾害。比如说大城市像上海这种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还有沿海边的城市因为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等,还有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瓦斯爆炸、高密度的岩爆等等这都是与人为的活动有关,这里面顺便解释了成因。  [10:33]

[主持人]:刚刚提到的地质灾害对于我们城市的建筑还有交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  [10:34]

[伍法权]:比如说城市地区,现在地面高楼越来越高,于是基坑越来越深,所以边坡越来越高,一个基坑边坡垮落就会造成另外一个边坡垮塌,还有影响地表建筑。比如说交通,在山区大量开发边坡、挖隧道都会导致一些地质灾害,还有一系列的工程活动都会导致相应的灾害形成。  [10:38]

[何满潮]:我们国家大量出现另外一种复杂灾害形式,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城市或者说相当一部分城市是矿业城市,那么矿业城市在地下采矿的时候形成地表不均匀沉降,如果不均匀度很大就会产生破坏。第二种会引起内外动力运动形成的断层,采矿会引起活化,这样会造成一些灾难性的事件。另外在地下采矿,如果是山区还会引起滑坡的问题,就是地下采矿引起地面滑坡,这个问题摆在议事日程上。另外采矿还会引起地震,这叫矿震。比如说亚运会期间我们在门头沟研究一个预警方案,就是在亚运会开幕的时候不能有矿震,但是恰恰亚运会宣布开幕时候出现了矿震。这些是比较复杂的地质灾害形式。  [10:38]

[钱七虎]:我想补充一下,由于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诱因和治理的关系。我们知道今年兰州出现了滑坡,死了好几个人,现在兰州已经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城市中排第四位。为什么呢?因为兰州四周是山,城市建设用地非常缺乏,所以很多小区包括开发区是在挖坡建的,所以就导致了很多滑坡事件,也就是地质灾害的发生。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岩石力学了,首先规划哪些地方是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哪些地方是肯定不会诱发地质灾害,规划部门要对这些地区进行评价,然后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建设的规划,所以离不开岩石力学。  [10:39]

[钱七虎]:外我们不定要挖山坡,我们可以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这样就不滑坡了,这样就减少了滑坡。刚才伍教授讲到地下空间也诱发了地质灾害,这是不科学利用地下空间产生的,如果科学的利用,它的勘察搞好了,设计施工搞好了,是不会诱发地质灾害的。比如说拿杭州的“11.15”基坑,大家都知道地铁的基坑诱发了塌陷死人、停工,后来根据“11.15”的地质调查报告鉴定,因为我没有空没去,后来寄来了,我发现完全可以避免,主要是施工的问题,当然也有设计的问题,也有监测的问题,也有监理的问题,这几方面综合的造成的,如果是科学开发是不可能的,可以真正减少地质灾害,而且改善城市生存环境。  [10:43]

[主持人]:这些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利用带下空间越来越多了,大家担心这些地下空间开发,会不会给我们原本公共安全埋下隐患,就像您说的只要科学利用是不会有安全隐患。  [10:48]

[钱七虎]:纽约已经建了300多公里了,但是都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伦敦是200多公里,也没有发生事故。而我们北京还不到这么多,我们为什么出现问题?是因为我们完全做到科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基坑没有很好按照设计方案科学施工、规划等等。所以我相信地下空间还要进一步开发利用,这样地铁建了,那么大量交通转到地下,地面交通拥堵就好一点,另外尾气在地下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排除,这样空气污染就降低了,所以对城市环境、交通环境都是好的。现在也在研究城市运货交通都放在地下,称为地下自动化运输系统,这样城市环境将来会变得更好,我相信那天会到来的。只要我们依靠岩石力学科学大量的施工事故是完全可以防止的。  [10:49]

[主持人]:我们下面来看几个网友的问题,有一个网友叫2009年的第一场雪:请问钱院士你对岩石力学青年委员会有什么期望?对进一步开展青年国际交流会议有什么建议?  [10:49]

[钱七虎]:我们学会一贯重视国际的交流活动,可以这样说,中国岩石力学工程学会是国际活动开展的最活跃也是最成功的学会之一,我们现在是国际岩石力学会国家小组人数最多的一个小组,我们是到了502人,比日本还多,比德国还多,是最大的国家小组。我们是国际岩石力学会的专业委员会挂靠最多的国家学会,我们有四个委员会:有教育委员会、岩石工程设计方法委员会、废料处置委员会、文物保护委员会。我们国际上有一个 论文奖叫罗哈奖,我们成立几十年始终没有得到,在前年我们得了第一个罗哈奖,我们论文都得了两篇这个奖。我们国际学会的副主席我当选了,后来当选了主席。在去年香港会议上,我们中国的冯夏庭副理事长第一次当选国际岩石力学会的主席。  [10:49]

[钱七虎]:我们在国际岩石力学大会经常是最大的代表团,有一些大国在他们那开我们是第二大,但是在小国开我们是最大的。而且我们学会非常重视年轻人才培养和发展,比如说在座两位是年轻的。我们在2003年开始就非常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岩石力学工作者来投身到我们岩石力学交流活动,特别是国际交流活动。  [10:50]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叫“上帝爱我”,我知道工程院在进行院士增选,钱老您能不能透露一下这次有没有岩石力学的人才入选?  [10:50]

[钱七虎]:我们工程院规定在主席团开会以前,任何有关院士的评审结果是保密的,所以在这里我不能来向大家透露,不然就违反纪律了。  [10:50]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叫“谁也不傻”,刚才专家说科学规划好就不会有问题,可是在上海“楼倒倒”事件里,当地施工单位就不能什么是科学常识,什么是科学规划,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怎么样让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科学常识?  [10:51]

[钱七虎]:我补充一下,这次院士增选肯定有我们岩石力学的人当选。至于讲到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还有地下的总工程师,作为必备条件应当了解地下工程有关技术科学的基础,包括基坑怎么样才是安全的,怎么样施工才是科学的,这是必备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要求我们的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应当具备岩石力学的素质和技术。  [10:51]

[主持人]:所以将来我们的学会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跟工程管理层面的人来接触一下,给他们进行相关的科学规划方面的知识传播和普及?  [10:51]

[钱七虎]:是的。我们学会开展了多次的大工程咨询活动,包括三峡、锦屏水电站一级工程和二级工程。我们还组织过庞大的国际咨询,就是咨询队伍里面有国际专家,比如说上次我们9个国际专家到锦屏水电站研究岩爆的问题。  [10:52]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牛气冲天”他说:我国是煤炭大国,对于煤炭开采我们有哪些合理建议?  [10:52]

[何满潮]:关于煤矿开采主要是安全开采,我们国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由于地质条件生成的原因,我们国家是富煤少气缺油,我们国家煤炭生产是28个亿,占了能源开发70%左右。根据目前的煤炭储量和开采量,大约我们还可以进行安全开采40年到80年左右。有的专家说根据开采储量和目前开采量占的比值。  [10:52]

[何满潮]:目前能够进行科学开采主要是什么?第一是要把挖煤量拿出来,第二是安全。我们煤炭开采有两种方式:第一个是地下开采。第二个是地表开采,地表开采也会产生一些安全问题,深部开采也会有特殊的安全问题。我刚才讲的主要是深部开采,因为我们国家大部分还是井工开采把资源拿出来,这有很多问题,比如说软岩大变形的问题。  [10:53]

[何满潮]:另外还有岩爆的问题。我们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还有“973”项目,岩爆问题是主要研究方向。我们可以在室内进行岩爆过程,这帮助我们更好研究岩爆机理,从岩石力学的角度控制岩爆,这将来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曙光。另外还有岩体热的利用,因为热很高工人会晕倒,会使他们产生生命危险,我们从岩石力学热的方面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有一些好方法,比如说德国用气冷办法,南非是冰冷的办法,我们是水冷,事实证明我们国家的比较好一些。  [10:54]

[何满潮]:另外是露天开采,占20%左右,它主要问题是边坡问题,就是人工开采引起的滑坡灾害。目前在国家支持下也有很好的进展,就是对滑坡动态实行远程实时监控包括职工的安全。另外从岩石力学角度找到充分和必要的条件,过去我们监测雨量这是必要条件,但是下雨不一定滑坡,这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我们岩石力学任务就是找到充分和必要的条件,来进行实时远程监测来找到科学预报,来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还有生产安全。  [10:59]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名字叫做“黑妹”,他说今年三峡工程蓄水水位达到175米,已经进入了“后三峡工程”,三位能不能介绍一下岩石力学在后三峡工程的研究开展哪些?  [10:59]

[伍法权]:随着蓄水已经到了175,进入了后三峡阶段,主要考虑这样的问题,一个是保障水位在不断波动情况下库岸的稳定性。另外库区大量新建城镇都建在边坡体上,这些边坡垮塌交通都会出问题,我们主要考虑边坡稳定性这是岩石力学要做的问题。  [10:59]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聊聊城市建设,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从南到北很多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岩石力学来讲,三位觉得我们哪个城市比较特殊比较有研究价值的胜地?从地岩地貌有哪些特征的城市?  [10:59]

[钱七虎]:主要是山区的城市,刚才讲了重庆、贵阳、兰州等等,这些都是山区城市,最典型的是重庆,重庆是西南最大的城市,是枢纽,所以它大量的交通都要牵入当中,将来要建地铁。从广义来讲,岩石还包括土,所以岩土力学牵扯的城市更多了。  [11:01]

[主持人]:我们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  [11:02]

[钱七虎]:应该有很好的规划,避免地质灾害,避免诱发地质灾害,其次这个城市要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为什么?比如说穿山地下开发,这样可以减少道路长度,而减少了能源。另外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以使城市紧凑化,这样城市就“小”了,对机动交通就小了。我们北京太大了,在城市里面办事一定要开汽车,这样能源就消耗多了,现在中国能源要接近一半进口,而且要污染环境、温室效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减排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地下空间利用有利于节约。另外像重庆这样的山城要建地下资源,比如说地下温度比热,可以在冬天提升温度,可以采用地岩热爆的技术。  [11:03]

[主持人]:您曾经建议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不要学北京和上海,您还形象的比喻是“摊煎饼”,而要打造立体化城市。  [11:04]

[钱七虎]:要建立TOD的城市,就是面向交通的,比如说兰州这样,你不一定要住在城市中心,你可以在适宜的地方建卫星城,这可以用地下交通连接起来,是地下轨道交通。这样就是新兴“汉堡城市”的理念,紧凑的理念。  [11:04]

[主持人]:这样的城市建造的理念是不是适用于所有城市?  [11:05]

[钱七虎]:应该是所有的,现在“摊煎饼”已经达到共识。  [11:05]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来看最后一个网友问题,它叫做“小海归”,他说:前不久浙大发生的海归博士自杀,学岩石力学专业的,这一专业目前在国内的研究环境如何?  [11:05]

[钱七虎]:他的死因是研究工作压力引起的还是个人的生活上原因引起的就不太清楚了。应当说我们岩石力学研究的不会归结到个人,因为我们岩石力学研究结合工程是比较大的团队,有压力大家分担。  [11:06]

[主持人]:国家研究整体环境是什么样的?  [11:09]

[主持人]:是很好的。刚才何教授讲了我们有“973”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863”项目,还有地下开发的TBM的“863”项目,我们在申报我们重点实验室,我们已经有了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何教授那里原来事物岩石力学,还有一个资源安全开采,有中矿大、北京校区、徐州校区、武汉岩脱所都有。  [11:09]

[伍法权]:岩石力学一个是你的资源从哪里来?还有大量的生产实践问题,所以资源问题有一个科学民主的风气也没有太多的压力,我觉得这个事情和这个没有太多的关系。  [11:09]

[钱七虎]:他应该不是我们的理事,如果有他会跟我们报告。我们每年都有岩石力学的基金,每年都会有岩石力学的专家,今年杨强、郑宏等等很多,每年都不止一个,我们岩石力学都要有两三个。  [11:10]

[主持人]:这个是很好的。  [11:10]

[伍法权]:我们国家岩石力学与工程这个领域,给博士生、硕士生、研究生、本科生提供了发展空间,他出现别的问题应该和我们没有关系。但是他取得的成就,很多年轻人成长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成为长江学者,这些都是在岩石力学这个平台上成长起来的,确实应该是这么看待我们觉得比较合适。  [11:10]

[主持人]:谢谢三位老师今天跟我们交流很多问题,因为时间关系大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和三位老师请教,希望三位老师下一次和我们网友们更深一步的面对面交流,也希望网友们继续关注我们的“理事长谈学会”系列栏目的内容,谢谢大家!  [11:10]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