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04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安庆凯
“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的互联网大国,但是创新方面仍落在后头。”
11月2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专家组组长邬贺铨院士在2009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对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回顾和展望,解析“后危机时期的互联网”。
邬贺铨认为,从用户数的增长情况来看,互联网产业并未受到金融危机重创。“从路由表和用户数的增长来看,在网络泡沫时期,以及去年的金融危机时期,他们的发展速度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互联网的产业并不像有人预测的那样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重创。”邬贺铨表示,“中国互联网企业逆市上扬,以搜狐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财宝公布搜狐同比增长了86%。”
邬贺铨同时称,互联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平台,金融危机以后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对节能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关注,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宽带化成为美国、欧盟和韩国振兴经济的着力点,互联网将在经济增长方式新一轮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互联网的应用是无所不在。他说:“应该看到,中国虽然是互联网的世界第一大国,但是创新方面仍然还是落在后头的。”根据世界技术创新基金会的宽带统计显示,2008年,列出前宽带发展的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13%,平均的下载速度是49.5兆,每个月的资讯相对来讲也是比较便宜的,“但是中国没有进入前30名”。
“这是不同方面对互联网的评价。”邬贺铨介绍,“中国互联网的平均传输速率是1.8兆,是韩国的8.7%。”邬贺铨说,“相对于创新以及其他指标来讲,我们互联网方面排的位置还是比较靠后的。”
互联网孕育于冷战时代,发育于石油危机,伴随着多次经济危机成长,互联网过去是、今后继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邬贺铨指出,新世纪的前十年即将过去,将要到来的十年是后经济危机的时期,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化被作为经济复苏的引擎受到特别的关注。
“微电子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延伸了摩尔定律的适用期,预示着信息产业还将至少保持十年的高速发展势头,将要到来的十年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他说,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新一代的网络发展战略,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安全性、可用性、可信性是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发挥互联网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需求牵引,创新驱动,迎接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挑战。(文·安庆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