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波 来源:>>>
本报昆明9月18日电(记者马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说:“本来是想完成超级杂交稻第三期就退休,看来不行,要等到完成第四期才能退休。”袁隆平是在今天举行的第十期云南科学大讲坛上讲的这番话。他说,超级水稻第四期的目标是2020年达到亩产1000公斤。
袁隆平是为参加9月17日在昆明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到云南的。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300多位专家,将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论坛上,围绕杂交粳稻育种方法和品种改良、杂交粳稻种子生产及产业化开发等科技创新主题广泛研讨交流。
袁隆平说:“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杂交水稻的研究我不止一次来过云南,曾到过红河元江,去过世界少有、国内唯一的水稻高产区和产量潜力测试地永胜涛源。”17日科技论坛开幕当天,他就到昆明市嵩明县考察了那里的千亩杂交稻示范田。今天,又到云南科学大讲坛为大众介绍杂交水稻发展状况。
今天上午,袁隆平兴致勃勃地从什么是杂交水稻开始向大家介绍了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他说,如果全世界50%的水稻种植杂交稻,每年可增产1.5吨粮食,可多养活4.5亿人口。
他说,目前在湖南进行的“种三产四”(在三亩地上产出四亩地粮食)的丰产工程示范很顺利。2007年湖南20个启动的示范县18个达标,今年,7个县,早稻示范片全部达标。
他介绍,国外一位科学家计算了水稻产量的潜力,水稻亩产能达到1500公斤。
他说,“你们云南的永胜涛源就创造了杂交水稻亩产1290公斤的奇迹,当然,那是小范围,但它也让我们看到希望。”
云南科学大讲坛由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联合举办,是邀请世界级科学家走进云南,针对世界前沿科学问题面向大众开放的常设讲坛。目前,已有丘成桐等多位科学家来昆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