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火星探测,再造一个地球

来源:《院士通讯》编辑部   发表时间:2012-10-31

[ 字号  ]

    本刊讯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行星,火星探测活动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2006年我国正式启动火星探测计划。今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再次在全球范围掀起火星探测热。8月31日,由上海院士中心与上海市宇航学会共同举办的“火星探测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院士沙龙(总第57期)在科学会堂召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从事火星探测及宇宙深空研究的院士、专家及有关部门领导约40人应邀出席。

 

    本期沙龙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龚惠兴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院士、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徐博明研究员做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围绕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及我国首枚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我国火星探测未来计划进行了讨论。

 

    专家指出,开展火星探测对于提高天地对基、对日、对行星的探测能力,增强人类对地球及地球环境的认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加深对于环境的理解,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开拓人类生存的空间。因此火星探测在科学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同时火星探测在工程技术上也有很大的挑战性,目前为止全球发射的43颗火星探测器,仅有一半成功,因此,火星一度被称为航天器的坟墓。

 

    中国的火星探测起步较晚,2011年中国首枚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搭载俄火箭发射升空,虽然最后未能取得成功,但为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我国今后的火星探测,专家们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重点突出、计划周密,稳步推进我国火星探测事业发展;二是加强航天前沿和基础技术研究,推动航天探测可持续发展;三是拓宽视野,加快行星科学人才培养步伐;四是发挥优势、集约力量,发挥上海在火星探测中的作用。(张丽莉)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