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离我们有多远——城市发展中的大气环境问题

来源:《院士通讯》   发表时间:2012-07-11

[ 字号  ]

  本刊讯 大气污染已成为新时期全球面临共同挑战,为进一步规范大气污染监测,强化污染治理,实现监测标准与国际接轨,今年3月1日我国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将PM2.5增为环境监测指标。为使广大市民及公务员进一步了解PM2.5相关知识,4月17日,上海院士中心与上海市公务员局共同举办了上海科普大讲坛暨第三十九期院士专家讲坛。讲坛邀请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院士为上海市500余名公务员作了题为“PM2.5离我们有多远——城市发展中的大气环境问题”报告。讲坛由上海市公务员局副局长张忠良主持。

  郝吉明院士由伦敦及洛杉矶烟雾事件切入,从空气污染治理的意义、PM2.5的监测及治理三个方面,对我国大气环境治理进行了详细阐述。报告中指出,PM2.5是一种可入肺颗粒,主要来自颗粒物直接排放及化学反应过程,具有局地污染及全球污染的双重特性,可诱发肺部及心脏疾病,严重妨害人们身体健康。PM2.5的监测是世界性的难题,应严格按照科学设点,拉网监测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别环境比例设立监测点,形成监测网络,实现实时监测。郝院士指出,我国新标准中PM2.5的监测指标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中的第三过渡阶段指标,是与我国现有国情相适应的。从全球大气污染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属于PM2.5重灾区,且发展程度越高的城市其形势愈为严峻,因此PM2.5监测治理势在必行。

  针对新标准下上海市如何进一步控制空气环境恶化的问题,郝院士建议从发展可贸易化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培育可持续交通模式等方面入手依托科技投入、调动公众参与,共同应对PM2.5的挑战。郝院士指出,空气质量管理是持续发展和改善的过程,任重道远,控制PM2.5仅靠国家的标准与法规是不够的,需要借助政府、企业和公众力量,推动区域间协作,共同努力还我们一片蓝天白云。(张丽莉)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