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未画句号的启示 院士专家热议苏通大桥管理艺术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9年05月15日 09:23:05  来源: 新华日报

 

    苏通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已近一年。与大多数工程一样,从建设期转入运营期,苏通大桥渐渐远离了媒体的聚焦,而专业人士对它的关注却从未停止。

    5月14日,在苏通大桥一项研究成果的验收会上,多位院士和专家表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苏通大桥这个项目走过的路有很多启示,所以,不是工程干完就完了,要把其中蕴含的有价值的东西提炼出来。”当天,围绕苏通大桥这一大型复杂工程的管理艺术,专家们现场展开了热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说:“苏通大桥的管理非常好。有个小例子:在苏通大桥工地干活3个月以上的工人,都会得到指挥部发的荣誉证书。这事,我在别的地方就没听说过。工程是靠干出来的,不是靠管出来的,但我们有些工程,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就像是老子与儿子,不像国外的业主与承包商平起平坐。国内的工程业主能自己放低身段,尊重承包商的人格,这是工程成功的要素之一。”

    “在大型工程方面,我们中国用几十年走了人家几百年的路。正因为如此,人家几百年中陆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几十年里集中暴露和面对。”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王众托院士感叹道。他提到农民工问题,这在国外工程建设中不成为问题,而在国内,一项大工程可能会聚集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工程管理者要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训练成为熟练技工,这是很大的挑战。苏通大桥编印过浅显易懂的工程漫画,在工人天天打的扑克牌上印了安全生产常识,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克服了这个难题,王众托院士认为“这意义深远,应该再深入总结”。

    一项大工程的实施,千头万绪,驾驭协调的难度相当大。来自同济大学的郭重庆院士赞赏“苏通大桥把管理提得很高”。他说,过去做工程,总觉得缺钱、缺技术,不知道缺管理,其实,没有管理这个杠杆,资本、劳力、知识这“三要素”就无法优化。

    “我们国家,现在一年要做8000亿元大型交通工程,一年新建大小桥梁1.6万座。与国外相比,我们在设计理论、建造技术上没有多大差距,但普遍问题是粗糙,执行上没有做到精细。”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凤懋润说,“苏通大桥的建设管理是拿得出手的,而且是立足国情,管理上有中国特色。”

    南京大学盛昭瀚教授则依托苏通大桥的工程实践,首次提出了“大型复杂工程的综合集成管理”概念。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专家于景元说,成功的项目中有许多深刻的道理。苏通大桥的管理法有普遍意义,如果复杂工程的管理都能做到这样,将给国家创造很大的效益。(刘玉琴)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