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我国工程科技总体水平大幅提升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9-23
【 字号   】

2009年09月22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大庆



  本报北京9月21日电(记者李大庆)“当今世界名列前茅的大桥几乎有一半在中国。”“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现在一年钢产量已超过5亿吨。”“我国铁路路网由1949年的2.2万公里发展到现在的8万公里,已居世界第三位。”“长江三峡已被外国人评为世界十大可再生能源工程之一。”在今天由中国工程院召开的“中国工程科技60年成就”座谈会上,多位院士以自己所研究领域为例,畅谈伟大祖国60年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座谈会上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工程科技的发展历程。他说,60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从饱经战乱、满目疮痍、积弱积贫中站了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60年来,我们工程科技界以祖国的发展与强盛为己任,克服种种困难,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实现了工程科技总体水平大幅提升,支撑了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并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智力和技术支撑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匡迪强调,工程科技界应放眼全球,展望未来,清醒地认识我国与世界工程科技先进水平的差距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国家科技奖获得者王永志、金怡濂分别从载人航天和巨型计算机领域介绍了我国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刘德培、孙永福、陆佑楣、林元培、傅志寰、翟光明、殷瑞钰等院士也分别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各工程技术领域发生的巨变。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主持了今天的座谈会,副院长邬贺铨、刘德培、旭日干等参加会议。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