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揭秘中国无人机研制始末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10-13
【 字号   】

王  楠

2009年10月13日10:38   来源:《文摘报》


  今年国庆阅兵展示了许多新装备,无人机是其中之一。空军无人机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到如今已是超音速的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必须要提起一个名字——被誉为“无人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少将。

  飞赴美国采购时的盘算

  1984年7月,赵煦与另外10名专家去洛杉矶考察瑞安航空公司的无人飞机“火蜂”。此行涉及到购买10架无人靶机的合同能否签订。当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进口无人靶机的计划,投资4000万美元。

  中国考察团受到了美方热情的接待,希望做成这笔生意。

  花这么多钱,只能买10架“火蜂”,赵煦盘算着,把中国的“靶五一乙”完善起来,成批改装,需要花多少钱?

  进口?算了!研发?成了!

  考察团回国,在会议室里,多数成员同意进口“火蜂”。赵煦否决。“花4000万美元进口10架,买回来给谁?海军想要,空军也想要。再说,这10架用完了,怎么办?我们的‘靶五一乙’完善一下,就能成批改装,只要给我1000万元人民币,我就可以拿下来!”

  他的建议得到不少人赞同。于是,各路专家汇集北京。

  1991年2月22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中国“长空一号”不同凡响》,副题为:“总工程师赵煦全身心投入无人列驶机的研制,使我国无人机形成系列,跃入世界先进行列”。短短几年间,中国“长空一号”系列无人机分别创造了单机、双机进入核爆区穿云取样的奇迹。

  800万人民币>4000万美元

  此后,赵煦全身心地投入“靶五一乙”的改装研制。他的脑子从此绕着参数转,转了一个多月,脸瘦了一圈。

  经过许多人的呕心沥血,“靶五一乙”最终顺利地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其花费仅有800万人民币。

  1995年4月13日,来自全国航空界的近百名权威专家,在试验基地目睹了我国首架超音速无人驾驶飞机的试飞。

  第一次冲刺没有成功。不一会儿,飞机经过计算机很快自动调整了程序,随即迅速跃升,当冲到13000米高度后改为平飞,接着,飞机把机头压下,以大角度向下俯冲。

  10时31分,飞机顺利完成各种试飞任务,安全着陆,整个过程历时36分钟。

  至此,中国有了首架超音速无人飞机。

 (《法制晚报》10.1 王楠 文)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