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互联网改变中国知多少 (3)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专访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工程院院士胡启恒

 

2008年12月05日09:24  来源: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从科技小圈子走向社会的过程。我们的互联网大会事实上也反映了这个过程。最早几届的互联网大会学术气息比较浓,当时邀请的演讲嘉宾多数是学者或技术专家。后来逐渐涌现出很多互联网企业,当他们走进了互联网大会的会场,并逐渐成为舞台上的主要角色,就使更加波澜壮阔的浪潮冲进了互联网大会,标志着互联网从科技应用扩展到全社会,逐步渗透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互联网基本上是科技的10年,到1996年ChinaNet建成以后,大量年轻人、“草根”阶层逐步进入互联网。如果只是科技精英在享受互联网的话,中国的互联网就成不了气候。只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才能使我们的互联网发展壮大,这也说明了我国政府在放手发展互联网经济领域应用中的政策是正确的。中国政府对商业、经济方面的政策是比较宽松的。互联网之所以能在中国很快生根、繁荣和发展与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对路是分不开的。

  《对外传播》:您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哪些值得记忆的年份?

  胡启恒:1987年9月20日中国向世界成功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1990年11月28日国家域名.cn在国际互联网的根服务器上注册,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在注册簿上我们是第77个国家;1994年互联网全面进入中国;1996年中国的ChinaNet开通,向全社会提供商业化服务,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开始从科技的圈子向外延伸,扩大到全社会; 2000年我们的一批互联网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不仅有了服务对象而且开始在国外上市,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商用轨道;2004年三大门户网站宣布盈利,标志中国互联网的商用已经步入高潮期。只有做互联网应用的人赚到了钱,互联网的应用和创新才能繁荣。这个高潮一直延续到现在。随着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一波又一波地起来,我们的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也逐渐红火起来;尤其是2008年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对外传播》: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有很多“骨灰级”的人物,您认为最值得记忆的人物有哪些?

  胡启恒:这太多了。有国家领导人,有科技界的专家,如王运丰、钱华林、钱天白、李澄炯等,他们在互联网还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在努力地利用TCP/IP(协议)做了很多技术上的准备,为了推动互联网,他们在幕后做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工作。还有互联网的创业者……要说名字我可以列出一长串。

  《对外传播》:那就举几个创业者的例子。

  胡启恒:我想张树新和她的瀛海威是不应该被忘记的。当年中关村路口有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前一公里!”直到今天还有人记得这句广告语。互联网由科技领域延伸到商业领域,她是第一人。她让人看到了互联网不只是科技人员的专利,普通人也能玩儿。很多人买了瀛海威的卡,这就为互联网大众化开了先河。再后来互联网的创业者越来越多,比如张朝阳,我曾经去过他在美国的实验室,还跟他交谈过,他当时在美国干得很好,后来回国了,他认为在中国创业是最好的时候。还有田溯宁,他和一帮年轻人在美国加州有一个网络公司,做互联网工程,当时他们说:“我们把互联网带回家吧。”于是就举着这面旗帜回到了中国。这些人后来在中国早期许多互联网工程的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李彦宏、丁磊、马云、马化腾这些年轻人,是他们将互联网的商业化推向了高潮,比如说百度,在搜索上能与世界巨头平起平坐地竞争。随着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中国这个名字在华尔街也变得越来越响亮。这些创业者的名字都应该载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史册。

  《对外传播》:互联网的商业化中国已经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很多外国人通过中国互联网的上市公司注意到了中国,那么这些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对外传播方面有哪些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