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互联网改变中国知多少 (4)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专访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工程院院士胡启恒

 

2008年12月05日09:24  来源:

 

  胡启恒:互联网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传播形态,打破了地域和疆界,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从互联网开始不被传播界接受到跻身主流媒体,这本身就是一台情节曲折、高潮迭起的大戏,很耐人寻味。互联网对中国的对外传播是有突出贡献的。它的快捷方式、无国界的特点以及多元化的声音是别的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中国对外传播的关键所在。

  在今年的 “3?14”事件、汶川地震、会等几件大事中,互联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3?14”事件,它让我们感受到互联网的威力。在这样的事件中政府的表态往往比较冷静,但我们的网民温度很高,网上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们热血沸腾,在网上理直气壮,有礼有节地抗议、反驳,通过互联网放大了中国人的愤怒。后来我就听到国外一些人讲,通过“3?14”和汶川地震之后,他们看到中国新生代力量,他们开玩笑说,以后对中国的事还是要谨慎一些,尽量少惹他们。这些年轻人看起来很另类,时不时批评自己的政府这不好那不好,但到了关键时候,他们是如此的凝聚,如此的爱国,而且这些特质平常一点儿都看不出来。我很受感动,并为这些年轻人感到骄傲!

  《对外传播》:互联网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网络传播也需要有前瞻性,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胡启恒:互联网本身的属性是自下而上多于自上而下。在今年的几件重大事件中,互联网威力的真正体现,就在于其“自下而上”的特点。年轻人、公众通过互联网表达爱国热情,形成的合力,在国际社会面前所达到的效果,这个作用是自上而下的官方行为所达不到的,这就是互联网的特色所在。

  互联网最大的能量就是把草根阶层的意愿反映出来了。我希望我们国家互联网的对外传播多给草根阶层开一些通道。不仅要对外传播党和政府的主张,传播强势群体的声音,同时老百姓的声音,弱势群体的意见,也绝不能忽视。现在的世界讲究的是Multi-stakeholder (多方利益相关者),这已经是整个世界的主流规则和共识。只有充分表达多方参与,才能真正体现互联网平等共享的特性。这个东西决不能只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实处。所以我希望我们对外传播的平台能够更重视自下而上的网民的声音、网民的行为以及企业界的活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家宝总理这两年反复引用这句话,可谓意味深长。

  《对外传播》:这些年来为了中国的互联网事业您是上上下下,国内国外马不停蹄地奔波,您就像“桥梁”和“纽带”把方方面面的人和关系都联接起来了,这期间有没有您最感动的人和事?

  胡启恒:令人感动的事很多。互联网发明人之一的温顿?瑟夫( Vint Cerf)就是其中一个,我不止一次被他所感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就问我:“胡女士,请你告诉我互联网对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有什么用吗?”他诚恳得就像个孩子,我给他讲了一些故事,比如农民怎么通过互联网卖菜、卖花等,他听了之后,脸上展现出的那种灿烂的笑容让我终生难忘。

  去年9月,我受维纳?措恩(Werner Zorn)教授的邀请出席中外学者在德国波斯坦大学举行的纪念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20周年纪念会。会上还邀请了之前提到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沃尔夫,还有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些科学家,他们都是当年帮助过中国的互联网专家,大家一起回忆当年的情景,我们都激动不已。1987年9月,措恩教授在北京将北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实现了计算机联接。9月20日,他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跨越长城,走向世界”,并与中国的王运丰教授一起署名后发出,成功地传到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台计算机上。措恩教授帮助中国首次接入到国际互联网。转眼间20年过去了,和措恩教授一起敲开中国互联网大门的王运丰教授已经辞世,如今中国网民总人数超过了2.53亿,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接发电子邮件也早已成为中国老百姓最普遍的通讯手段之一,但昨天发生的一切仍然使人记忆犹新。在这个会上我代表中国互联网业界向措恩教授赠送了一块水晶玻璃“功德牌”,上面刻着:“衷心感谢您为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对外传播》:与国外互联网相比,中国目前还有哪些差距?

  胡启恒:首先是普及率的差距,我们现在才19.1%,世界平均水平是21.1%。应用和创新也存在差距,这几年有趣的实用型网站大都首先出现在国外。第三是应用型网站服务还有差距,往往使用户感觉很不方便。技术的成熟度还不过关,有些功能还待进一步改进。第四是服务型网站的设计在人性化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对外传播》:未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重点将会向哪些方面倾斜?

  胡启恒:听到你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农业。中国下一个经济发展的高潮应该在农业。农业现代化这个门坎我们必须迈过去,否则我们将难以持续繁荣,难以进入现代化强国的行列。面对小片土地,原始的作业方式,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比哪一个国家都困难。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互联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信息化搭桥,结合现代物流,建立起现代农业经济的产业链,市场,技术,品种,标准,各种信息充分交流,我们的农业才能从小农规模走向世界市场,走向现代农业经济。在农业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互联网一定会建功立业的。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推动潜力我想是才刚刚开始。

  ——链接:

  胡启恒,女,1934年生于北京,原籍陕西省榆林。自动控制技术专家。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研究生部,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是我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现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对外传播》杂志社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