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为首都交通发展献计献策

来源:《院士通讯》编辑部   发表时间:2014-07-21

[ 字号  ]

    4月29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现场,共同组织召开了“首都交通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研讨会”,共邀请了13名院士和22名专家,立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需要,结合两个交通领域物联网示范工程,以“提升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为主题,为首都交通发展献计献策。

 

    一、交通领域物联网示范工程情况

 

    2011年3月,北京市围绕城市运行体征检测风险源管理、地铁安全运营监控等方面开展物联网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制定了“北京市城市应急和运行管理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总体方案”。市交通部门负责“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极端天气下保持道路交通畅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两个项目建设,共安装接入800多套感知设备,实现了气象、积滞水、轨道交通客流等交通保畅相关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利用。示范工程中,国产软硬件应用率达到85%,助推了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建成了“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智能应用指挥平台”,针对轨道大客流冲击,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提供技术监测和保障。建成了“极端天气道路交通保畅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为北京近两年的暴雨、暴雪和重大活动交通保畅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示范工程的应用,提高了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提升了监测预警、应急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水平,并通过网站、微博、广播等渠道直接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服务。

 

    二、院士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课题,院士们结合自己的观点,对首都交通发展和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对京津冀城市集群与智能交通物联网发展、如何缓解首都交通压力等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广泛研讨,提出了许多有益意见和建议。

 

    (一)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交通行业节能减排

 

    建筑学家马国馨院士:根据北京市发展规模和城市定位,制定合理人口发展政策,有效控制北京市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在公交和地铁票价等公共资源补贴,应在合理的范围内。

 

    环境工程专家侯立安院士和马国馨院士:推进节能与纯电动、混合动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汽车示范应用。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的双重作用,控制和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

 

    (二)抓住改革机遇,科学规划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

 

    铁路工程专家孙永福院士:围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充分利用现有铁路线网资源,推动城际铁路、市郊铁路的建设,并与城市客运、货运交通体系无缝接驳;推动一体式、零距离换乘的交通枢纽建设,减少旅客中转。

 

    地下铁道专家施仲衡院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规划建设方面,要注重借鉴北京市已经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要充分考虑安全、便捷、高效、环保、节约资源等因素。

 

    (三)规划、建设、管理等多部门联动,缓解交通拥堵

 

    电子物理学家姚骏恩院士和马国馨院士:优化平交路口、建设公交港湾、完善过街设施等措施,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减少公交车进出公交站对局部交通的影响;要重点研究医院、学校、车站等重点地区的拥堵时间和成因,制定有效的缓堵措施。

 

    施仲衡院士:交通规划从属于北京市整体规划,轨道交通新增线路规划应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潜在客流,站点设置考虑百姓出行和换乘的便捷。

 

    电子技术专家黄培康院士:对快速路、主干道的信号灯实施协调联控,提高通行效率。

 

    侯立安院士: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库,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减少车辆无效行驶。

 

    马国馨院士:研究路网实时运行车辆总量统计、交通节点起止分布和各种交通方式出行分布等情况,获得重要时段、节点、路段机动车时空分布情况;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率,合理设置通行时间。

 

    孙永福院士:物流快递行业发展很快,应当重视发展铁路快件运输,开展城际之间小件运输。

 

    马国馨院士和姚骏恩院士: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服务方面,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特殊出行需求。

 

    (四)大力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探索与社会企业共享资源、共建服务的新模式

 

    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周立伟院士:智慧城市带动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对相关产业有很强的拉动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智能交通产业有序发展。

 

    两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王越,马国馨院士和黄培康院士:北京市交通信息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完善公交和轨道实时信息服务,通过广播、网站、微博、手机等渠道,提供地面公交、轨道交通、自行车等一体化的实时信息服务。

 

    孙永福院士:推动交通与铁路部门信息共享,充分考虑进出京列车和旅客客流信息,为旅客提供公交、地铁、出租等多种方式交通的接续运输。

 

    卫星气象专家许健民院士:充分利用北京市道路视频资源,通过对信息采集、转换、分析,获得大量有用的潜在信息。

 

    (五)加大产业链上跨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

 

    施仲衡院士和王越院士:统筹利用北京属地的院士和专家资源,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加强北京市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如弹性工作制,最大程度发挥老专家的优势。

 

    三、首都交通发展思路

 

    研讨会结束后,市人力社保局和市交通委员会对院士、专家的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经初步研究,提出交通发展主要思路是:

 

    (一)建设首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研究制定《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14-2030)》,提出建设首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建立铁路、公路、民航、港口、邮政和区域、市域交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加大对公共交通等企业公益性功能的投入,加强业务指导,完善监管考核办法,使其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比如居住区停车问题,交由社会承担。

 

    (二)坚持治污治堵相结合,努力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推进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环境整治,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推动机动车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公交、出租、货运、租赁等行业新能源车应用,推进新能源车辆充电设施建设,提高标准加快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

 

    (三)推动智能交通发展,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制定《北京市智慧交通行动计划(2014-2017)》,确立“统筹发展、应用导向、注重实效,企业主体、带动产业”原则,在交通物联网与车联网、交通行业大数据与云计算、交通节能减排、气象交通预测预报、一体化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创新模式、轨道交通安全与服务等领域开展核心和共性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公众出行服务、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决策、信息化基础设施等5大智能化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水平,推动物联网产业和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

 

    此次活动,是深化北京市和两院共同开展的“院市人才服务于合作计划”的重要举措,为下一步“计划”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葛莉)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