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油田院士行"纪实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0年11月6日-12日,以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为主组织了11名两院院士和4名专家赴胜利油田进行"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山东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油田对此次"院士行"活动十分重视和支持,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湘洪院士也参加了此次活动。由于前期工作做得周密细致,活动内容切合了企业需求,此次"院士行"活动进展顺利并富有成效。活动期间,院士、专家听取了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万超关于技术创新及改革与发展情况的工作汇报,考察参观了油田的主要科研院所"四院一中心"(地质科学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院、采油工艺研究院、勘察设计研究院、计算中心),了解了油田的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创新体系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况;深入油田生产现场,实地考察了油田开发生产的特点和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举办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学术报告会,8位院士和专家作了高水平的专题报告,油田领导和技术骨干5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院士、专家分别与油田领导、相关专业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就石油地质、地球物理、钻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和具体课题进行了技术交流,与油田领导座谈交换了意见。对油田今后若干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的建立、提高和完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针对油田生产中的若干技术难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参加"胜利油田院士行"的院士、专家现场工作结束后,集中了5天的时间进行了总结。大家一致认为,胜利油田依靠科技进步初步走上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在国有大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已初步具备建立适应21世纪初期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
院士行专家组的总结和评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胜利油田基本概况及发展能力
  二、胜利油田技术创新的评价
  三、对胜利油田若干重大创新工程的建立、提高和完善的意见
  四、结论与建议
  胜利油田改革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成果给院士、专家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从促进国有大型企业加快发展和加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出发,提出下列几条建议:
  1、胜利油田多年来坚持"科技兴油"和"技术创新"战略,紧紧围绕石油勘探开发目标和生产需求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建立和完善了三个层次的科研组织体制,成果转化机制、投入保障机制、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方面有所探索并有所成就。建议将胜利油田建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勘探开发技术企业创新主体,国家主管和企业部门对其进行政策支持和创新资金保证,促其尽快成熟和完善。重点是促使其在提高老油田采收率、老油区精细勘探、开拓新区、新领域三个方面,实现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创新。
  2、胜利油田已建成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在陆地和滩海油田勘探开发都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滩海地区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重要成就,仅埕岛油田产量已上升到200万吨,使常规工艺技术条件下的埕岛边际油田实现了具有较高效益的开发。胜利油田浅海地区是复式油气聚集区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面积大约5200平方千米。胜利油田已积累了在浅海地区进行有效开发的技术和经验,具备了比较好的开发条件。建议国家认真研究渤海湾浅海区域的勘探开发问题,调整开发政策,允许胜利油田进入渤海湾浅海区域勘探开发。
  3、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在我国东部油田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渤海湾地区油田以及东部地区同类盆地的勘探开发技术上具有很大共性。建议科技和企业主管部门以适当的方式协调组织三大石油公司的高层技术交流,集中优势力量对共性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研究攻关。
  4、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人才问题。胜利油田已经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建议有关部门和油田在总结其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一套石油企业培养、使用、提高激励和吸引科技人才的有效机制。
  此次活动圆满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在油田引起了广大职工的积极反映和好评。院士、专家离开油田后,油田又向工程院提出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希望能有机会再与院士、专家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我们已表示将积极支持院士与企业以各种方式合作,为企业多做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