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燮卿(1933.2.11-),有机化工专家。出生于浙江省龙游县,原籍安徽省休宁县。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获学士学位。1961年毕业于原民主德国麦塞堡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主持催化裂解(DDC)、催化裂化多产液化气和汽油(MGG)等方面的研究。研制成功具有独创性的用重质原料生产轻质烯烃和高质量汽油的新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成功DCC-Ⅱ和以常压渣油为原料的MGG工业成套技术ARGG新工艺;研究成功符合DCC和MGG工艺要求的CRP、CIP、RMG和RAG等催化剂并实现了工业化;指导研制成功钛硅分子筛作氧化催化剂并实现工业化应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其中,“多产液化气和汽油催化裂化成套工业技术”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催化氧化新材料- 空心钛硅分子筛”获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获国内授权专利172项,国外授权专利45项。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燮卿院士曾参与我院多项咨询项目研究,在由侯祥麟院士负责的“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及后续项目中负责替代燃料与节能领域课题研究,在“工业污染防治战略”项目中负责“石化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研究”,在“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负责“节能专题组”中的“交通节能子专题”研究,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负责完成中国工程院接受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委托的“国内车用能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规划”咨询,参与并作为主要负责专家完成“中国工程院学部调整和学科划分调查与研究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以及中国工程院领导的重视,对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殷瑞钰(1935.7.28-),中国著名钢铁冶金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历任唐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副经理,冶金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钢铁研究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主任、工程管理学部主任等职。现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殷瑞钰长期在钢铁企业、科研单位和国家工业部门从事科技、生产、经济管理和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特别是在90年代对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战略的判断、选择和有序推进作了大量工程技术和理论研究工作。
他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并深入国内许多钢厂,大力推进了中国连续铸钢,高炉喷吹煤粉,棒、线材连轧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的全国性突破,促进了一大批钢厂工艺流程结构的优化,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大幅度节能减排。在理论上提出并阐述了钢铁制造流程解析与集成、钢铁厂结构优化和发展模式、钢铁工业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等一系列观点;提出了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的理论框架,并前瞻性地指出钢厂应具有三个功能的新理念,即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废弃物处理-消纳和再资源化功能。继而研究并阐述了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平台”的概念、内涵及其动态运行规则;研究并提出了钢铁制造流程中能量流行为与能量流网络构建的理论和设计原则。在研究上述工程与工程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工程与工程哲学的探索,参与并组织了工程思维、工程本质等方面的研究,并建立了学术团体,推动了中国工程哲学的发展。著有《冶金流程工程学》、《工程哲学》、《工程演化论》等著作。
殷瑞钰院士曾参与、负责我院多个咨询项目研究,主要包括“钢铁工业主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工业污染防治战略”,“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咨询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