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海洋在气候多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在京召开

来源:二局环境学部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11-22

[ 字号  ]

    2013年9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工程院和国家海洋局主办,二局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海洋在气候多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局长科学顾问黄锷先生主持。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孙志辉先生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围绕海洋与气候多年代际变化、提高长期气候变化预测能力等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14位知名专家作了大会演讲,260余位专家与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大会致辞中,杜祥琬院士介绍了中国工程院举办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的战略构想,强调了搭建世界顶级专家高水平、高层次国际交流平台,研究工程科学技术未来发展战略问题的目标。杜祥琬院士指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认识气候变化的趋势、气候变化的原因及气候变化的后果是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只有在这些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策略。而海洋是复杂气候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科学认识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至关重要。

 

 

    孙志辉先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的热点问题,指出近十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加速上升、但全球变暖趋缓的观测事实,强调了时至今日,我们对海洋仍然缺乏全面的了解,对海洋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作用仍知之有限。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合作研究、学术会议和论坛,逐步提高我们在预测、预报气候变化领域的水平,共同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会上,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气候学家John M. Wallace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黄锷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Brian Hoskins教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气候与全球动力学实验室主任William G. Large高级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德国赫姆霍兹海洋研究所大洋环流与气候变化实验室主任Mojib Latif高级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等国内外专家围绕全球气候长期变化的特征与规律、气候模式预测能力、海洋多年代际变异、海浪在海洋环流和气候预测中的关键作用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会议探讨了近年来气候变暖趋缓与人类活动以及气候系统自然变率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核心作用,认为我国发展的浪致混合理论是对海洋环流和气候模式发展的重要贡献。另外,会议为推进高层次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高端论坛通过探讨气候长期变化的特点和影响机制,分析海洋的作用,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新观点,突出强调了加强海洋科学关键过程研究是提高气候长期变化预测能力的根本途径。与会专家们希望能够定期举办这类论坛,有步骤地逐步梳理总结关键成果,特别是逐步凝练关于海洋与气候变化的关键进展,推动实质性国际合作。

 

    (邓二虎 张健)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