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永春籍院士林俊德病逝 亲友眼中“两弹一星“功臣

来源:东南早报   发表时间:2012-07-11

[ 字号  ]

林俊德在永春的老屋

 

  □早报记者 王小冰 周长锋 文/图

  5月31日20时15分,永春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因病在陕西省西安市逝世,享年75岁。今天是林俊德院士的“头七”。

  昨日,早报记者前往林俊德的故乡——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采访。

  病逝于西安

  享年75岁

  昨天下午3时许,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前洋角落,林俊德的弟弟林平德和妹妹林仁德拎着行李、怀抱哥哥林俊德的遗像回到家中。

  林仁德将哥哥的遗像摆放在大厅桌案上,上了香、点了蜡烛,说:“哥哥,你终于能回到父母身边了。”

  面对哥哥遗像,弟弟妹妹的眼泪纷纷落下。

  “6月4日早上7点多,西安,我们在哥哥的追悼会上见了 他最后一面。”林仁德告诉记者,直到6月2日,她才接到哥哥病逝的消息。6月3日,林仁德姐弟俩买了飞机票,火速赶往西安。

  “哥哥临终前有遗言,身后事不让家乡人知道。”林仁德说,哥哥交代要节约办理身后事。

  据介绍,林俊德得的是癌症,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他在北京的一家医院治疗了2个多月,后回到西安。5月31日晚上8点15分,林俊德在西安告别人生。

  去年10月份,林俊德的母校永春一中百年校庆,林俊德还曾应邀回来祝贺。“当时他的身体还很健朗,谁都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紫美村的党支部书记林金柳说。

  高中毕业 差点出来赚钱养家

  林俊德的弟弟妹妹讲述——

  1938年3月13日,林俊德出生于永春县偏僻的介福乡紫美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家里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17岁时,林俊德还在上高中,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曾劝他高中毕业后就出来赚钱养家。

  可他还想考大学,母亲心一软,支持了他的决定。1955年,他考上浙江大学机械系。他从家乡的信用社贷款70元,大姐给了20元,三舅公给了20元,学费和路费就这样凑起来了。

  在浙江大学,他穿妈妈在家做的土布衣土布鞋,没有袜子穿,没有蚊帐挂,晚上任凭蚊子叮。刚开始,同学们看不起这个从大山走出来的小伙子。后来,林俊德以优异的成绩赢得全班同学的尊重。他是学机械制造的,没有钱买制图工具,同学们就与他共用。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永春达埔镇侨联主席叶沧江与林俊德是高中同学。他回忆说,1952年到1955年,他们在永春一中读高中,不在同一班,但是晚上上晚自习自修时会在一起。他们都是寄宿生,所以还是很熟悉的。他们的成绩当时是中偏上,都比较吃苦。因为家里比较贫困,同学间还是经常互相帮助的,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好。

 

妹妹林仁德在哥哥的遗像前落泪

 

  村里建饮水工程 捐款一万元

  拒绝建将军楼

  听到林俊德去世的消息,乡亲们都很震惊。据了解,在2005年村里建饮水工程时,林俊德还捐款一万元。

  郑军是介福紫美村经联社主任,他在上世纪70年代开拖拉机时,林俊德回乡坐过他的拖拉机。

  郑军回忆,1974年春末夏初,当时村干部告诉他,说林俊德要回家,要去接他。“在永春县五里街镇,背着军用挎包的林俊德上了我的拖拉机。当时我还拉着一些货,路比较颠簸。大约2小时左右,拖拉机才开到介福。到了介福后,林俊德下车自己走回了家。”

  郑军说,我当时只觉得好奇,他怎么肯坐拖拉机。他回答,自己是回乡探亲,不用打扰地方政府,悄悄回来就行了。

  林俊德有句话让郑军铭记,那就是“我的一生全部都贡献给了国家,结婚十几年,跟老婆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他看到林俊德在说这句话时几乎落泪。

  曾经有村里人提议在村里建将军楼。林俊德当即就拒绝了。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