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文:"我参加过的最民主科学的论证"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12-26

[ 字号  ]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时间:2014-12-05

 

    “我不是学理工科的,更不是水电水利专业的,同时也不是四川人、湖北人,当时三峡工程要做可行性研究,邀请我这个学经济的从技术与经济结合角度参与研究,这是我与三峡工程结缘的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轻松幽默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他曾担任三峡工程论证综合经济评价专家组副组长。

 

    12月4日下午,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办的院士报告会上,年逾八旬的李京文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向听众讲述了他亲历三峡工程论证的往事和体会。“我参加过很多工程项目的论证,其中三峡工程的论证是最民主科学的,是重大工程项目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典范。”

 

    曾在原国家计委工作多年的李京文回忆说,在三峡工程论证之前,国内没有哪个工程项目建设经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来讨论,其他国家也没有把一个工程项目拿到国家议会来决策的先例。“三峡工程论证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后来我参与论证的南水北调和京沪高铁项目都是比照三峡的模式来进行论证的。”

 

    三峡工程论证专家组组建之初,为保证论证的民主性,避免论证结果受专家自身的部门、专业利益影响,要求参与论证的专家中来自水利水电部门或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比例少于专家总人数的一半。“由500多人组成的专家组里,48.5%的专家来自水利水电部门,其他领域的专家占51.5%,我所在的经济组里,非水利水电领域的专家占到70%以上。”李京文介绍。

 

    论证过程中,对于要不要建三峡工程、早建还是晚建,专家组的争论很激烈。同一个小组的专家们不断交流沟通,由不同小组专家参加的论证大会通常一到两个月开一次。讨论过程中专家们互相交流提醒,在论证有利影响的同时,尤其重视对三峡工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论证。

 

    经过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综合经济评价组最后给出的结论是:三峡工程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早建晚建都有道理,但早建比晚建有利。“当时我们预算整个工程建设需要资金1900亿元,后来结算时花了1850亿元,说明预算还是基本准确的。”

 

    在对论证结果进行签字时,专家们的态度都是很审慎的。“签字是会永远保存的,论证结果要对历史负责,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大家对自己的名字也很珍视,不希望成为历史的罪人。”李京文说道。由54名专家组成的综合经济评价组,有3位持不同意见的专家没有在论证结果上签字。(科技日报北京12月4日电)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