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智能汽车:开车像开电梯一样容易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9-04

[ 字号  ]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王婷 时间:2013-09-02

 

    只要向汽车输入一个目的地,轻轻按一下按钮,它就会自动载客前往,驾驶者的双手和大脑得以解放,在车内可以看电影、喝茶、处理公务……8月27日至29日在杭举行的智慧城市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上,打开了这样一幅智能汽车的美好画卷向公众打开。

 

    “轮式机器人”

 

    把人从繁琐的驾驶活动中解放出来,这是智能汽车的研发初衷。估算车距、控制车速、转弯、超车等基本操作,汽车自己就能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认为,智能汽车的最大好处更在于实现“主动安全”。

 

    “汽车撞上墙怎么办?互相撞了怎么尽量用弹出安全气囊保护你?原来我们汽车里这些都是在事故发生之后的安全措施,所以普通汽车上所有的那些都是‘被动安全’。而智能驾驶可以营造汽车的‘主动安全’。”李德毅说,在北京的实验室里,有一个智能城市模型,300平方米的范围可供70辆车同时运行,利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交通“零碰撞、零事故”。

 

    机器的反应速度比人要快得多,实现智能驾驶后,道路上的交通事故会大量减少。即使是弯道多、坡度大的道路,也不影响智能汽车的行驶,精密的人工智能已经解决了动力问题。

 

    李德毅喜欢把智能汽车称为“轮式机器人”,他希望将来的智能车是能记忆、会讲话的智能车。由于现在中国的法律法规都不允许无人驾驶的汽车上路,所以李德毅研发团队的智能驾驶追求的不是无人驾驶。“我们搞汽车机器人的,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如果人和机器人共处的话,机器人要听人的指挥,车里一般来说是有人的,所以我们强调,人可以干预汽车的驾驶,而不过分强调无人驾驶,当然在一些特殊的领域,特定的场合无人驾驶也是很重要的。”

 

    “就算开汽车像开电梯一样简单,但是你进了电梯之后,要去哪一层,或者有碰到意外情况,都还是需要人来控制的。如果遇上特殊情况,如果雾霾很严重,PM2.5的颗粒很大,激光雷达会照样反光成障碍物,那汽车就穿不过雾霾,因为雷达觉得是障碍物,不让你穿,这时候司机一碰方向盘,汽车便可回到人类驾驶的模式。”李德毅说。

 

    不安分的地图

 

    智能驾驶首先要解决的是导航问题。现在的卫星定位技术的误差最大在100米左右,要让误差控制在厘米级,需要依靠云计算。

 

    “云计算环境下的导航精度,需要达到亚米级,即50厘米左右,我国的标准车道宽度是3.5米,导航达到50厘米精度就可以让汽车自动驾驶在某个特定车道内了。”李德毅介绍说,智能车的网络导航就是通过云计算环境下的组合导航服务中心来实现的。在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导航服务中心包括地理信息服务和定位服务,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集成移动通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惯性导航等手段而发展起来的。

 

    据李德毅介绍,北京市现有1946个大路口,4276个路口信号灯,快速路出口248个,上万个小路口,“如果在这些路口精细驾驶的话,需要适时感知周边环境,需要精细的路径规划,这就要找到路口大数据。”

 

    李德毅同时给我们展望了大数据的应用前景,“我们想象将来的轮式机器人和乘员都可以和网络位置服务中心交互,自发地理信息可以利用工具组装和上传个人自愿提供的位置数据感兴趣的位置的标注和推荐,从小众到大众,形成了群体智能。我很欣赏一句话‘大家团结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大数据通过交互和挖掘才能发现普世价值。”

 

    目前我国存在众多的小而散的地理信息产业孤岛,只能满足简单的地理要素查询,满足行业解决方案。数据不兼容、分享难、互操作难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导航系统的普遍应用,李德毅认为人人要联网、物物要联网。无穷无尽的位置服务和延伸的位置服务,会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没有任何动力可以阻碍人们在一起工作”,这就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于是有了自发的地理信息系统。你觉得这条路好走,发一个帖子上去,让大家跟着你去导航,好不好呢?贴一个帖子上去,告诉你那个地方在交通管制,这多好。

 

    一个个孤立的地理信息系统走上了飞天之路。地图变成人民的地图,大众的地图,已经成为事实。

 

    智慧的城市

 

    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已经见识过了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智能汽车——穿越了欧亚大陆,从罗马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

 

    谷歌公司的50辆智能车已经安全行驶了20万公里;美国内华达州车辆管理局已正式向无人驾驶汽车发放牌照;美国加州州长杰里•布朗签署了一项法案,宣布从2015年起将允许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加州的公路上……

 

    凡此种种,都说明智能驾驶正以势不可当之势袭来。但,与智能驾驶相匹配的智慧城市还在慢慢发育中。

 

    我国住建部近日公布2013年103个智慧城市试点,加之首批公布的90个,已达193个试点城市,目前全国有超过250个城市提出要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里的智能驾驶有着这样的愿景——李德毅抛出了一个“公共火车”的概念,大家知道道路资源是有限的,每一个开车的前面都要有一个空当,这叫路权。如果这个车前面没有一个空当,那就叫堵车。那么,如果把两辆车变成一辆车,中间不要空当,两辆车就像一辆车一样,那么,就节省了路权。如果这样的车子有十辆,二十辆,这就叫做“公路火车”。多辆火车只占很少的路权,从而节省了道路资源。

 

    李德毅认为,没有智能驾驶,就没有车联网,没有车联网,也就没有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他给出了一个路线图:从智能驾驶到车联网,到智慧交通,到智慧城市。

 

    “智能驾驶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制造、机器人、交通网络管控、雷达监控等方面的产业化前景都非常广阔。虽然目前智能汽车的普及还显得有些遥远,但其中一些核心技术已经能够运用推广。”李德毅的团队已经与河南的宇通公司合作,在校车上安装摄像头和雷达,随时监测过往车辆和行人,让校车不再追尾,智能驾驶系统一旦得到完善,还可更好地应用在轻轨、地铁、海上和空中交通、战车等多个方面。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