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第48场医疗保健系列报告会

来源:中国工程院   发表时间:2019-06-14

[ 字号  ]

    2019年6月3日,我院第48场医疗保健系列报告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王辰副院长主持,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教授作了“慢性疾病的营养管理”的主题报告,100多位院士和机关工作人员现场听讲。

    王辰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慢病的有关知识。慢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四大类疾病。慢病在老年群体中非常普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病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占人口死亡原因的86-87%。病从口入,慢病的发生与营养的不当摄入关系很大。于康教授擅长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症等各类疾病的肠内营养支持和营养治疗、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等。他来做讲座一定能帮助大家解决饮食中遇到的疑问。

    于康教授首先指出,营养是健康的基础,慢性病疾病患者的死亡与饮食不当有很大关系。他也指出了当前我国营养摄入存在的一些不当之处,主要表现为水果、膳食纤维、Omega-3(深海鱼产品)、钙(特别是奶制品)摄入量过低,食盐、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高(糕点中的人造奶油、黄油)摄入过高,红肉比例过高,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恶心肿瘤、二型糖尿病等增多,老年慢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也增多。



讲座现场


    于教授指出,要想保持健康,合理营养的同时必须搭配合理的运动,并通过运动维持合理的体重。合理体重包括三个层面(1)体重具体数值。中老年人体重不能太瘦,可以微胖,60岁以后可以比正常体重高5-10%。(2)体重构成。要保证一定的肌肉含量。即使体重不超重,脂肪比例过高,肌肉不足,也容易引起慢性病、衰弱(容易跌倒骨折)等。正常人35岁后肌肉总量减少,50岁后肌肉力量显著降低,80岁后,肌肉量丢失甚至超过50%。因此,老年人控制体重的同时一定要通过合理的营养干预和抗阻锻炼保护和维持肌肉。(3)脂肪分布。均匀分布好于集中在腹部,在同等的体重的条件下,枣核体型慢性病风险高。因此总体控制体重应从控制腰围入手。

    于康教授还介绍了健康饮食要点和每日健康膳食食谱。总的原则是食物多样化,每日要多于12种,每周多于25种。第一,主食要粗细搭配,建议三分之一为粗粮,每日粗粮100-150g。第二,要保证每日一定的蛋白质摄入,红肉白肉要交替吃。他还推荐了一个每日蛋白质摄入菜单:包括250ml牛奶2袋,早晚各1袋;煮鸡蛋或鸡蛋羹1-2个;瘦肉总量3-4两,红肉1两加去皮鸡鸭肉2-3两,或红肉1两加海鱼3两,或红肉1两加河鱼3两;豆腐总量1-2两,如不吃肉,可增加至3-4两。他特别指出,同等量的植物蛋白在维护肌肉水平上,与动物蛋白差很多,每餐应该至少保证2/3的动物蛋白,或各占1/2。另外,蛋白质最好三餐均匀分布,早餐就应增加酱牛肉,鸡蛋等蛋白质。第三,每周要吃2次海鱼(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这样可以保证Omega-3摄入,能有效降低体内炎症反应,降低慢性疾病发病风险。第四,要保证蔬菜、水果的大量摄入。每日新鲜蔬菜500g,新鲜水果1-2个(<350g),坚果15g。必要时可以补充复合微量营养素补充剂1片。第五,各种油脂要交替使用,同时要提高橄榄油、茶油的使用量,减少动物油、内脏、肥肉等以及人造奶油,酥皮点心等的食用。第六,要控制盐分摄入。保持口味清淡,每日用盐量应不超过5-6克(总量),此外,要注意卤制品,酱油、腌制品等含有的看不见的盐分。第七,尽量减少如烧烤、油炸、熏烤、油煎等极端烹调方式。因为温度过高,脂肪、蛋白、淀粉都容易产生致癌物质,建议采用清蒸、炒、煮、炖、汆、凉拌等方式。最后,他强调要注意平衡饮食、自然饮食,增加适当抗阻训练,保持适宜体重,并保证户外晒太阳时间(每日户外15分钟以上)。


于康教授现场答疑

    于康教授还对听众提出的饮食一一进行了作答。

    最后,王辰副院长做了总结。他说,通过于康教授的报告,大家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营养健康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中的最大问题由“吃不饱”变为“吃什么”、“怎么吃”,希望大家以后将“吃”当作一门学问,继续学习,坚持学习,共同维护好健康这一人生的基石。

    (二局科学道德处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