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材料产业院士专家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来源:办公厅《院士通讯》编辑部   发表时间:2016-12-30

[ 字号  ]

    10月20下午,2016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材料产业院士专家座谈会(暨高峰论坛)在青岛开幕。来自中国工程院的八名院士,围绕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及“十三五”时期发展机遇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作了《中国制造2025框架下的海洋强国材料支撑战略》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国制造的五大工程和六个规划发展战略。会议期间还举行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论坛与海洋产业与金融论坛等分论坛,共同探讨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同时,会议现场发布了《海洋工程材料丛书》,该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成体系的海洋工程材料技术用书。

 

    为积极融入国家“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战略,青岛维尔海洋科技促进中心联合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举办“2016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材料产业院士专家座谈会(暨高峰论坛)”。会议以“科技引领海洋产业未来、创新驱动海工装备发展”为主题,重点研讨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材料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机遇,构筑海洋科技装备创新交流平台。

 

    本次座谈会由八名院士出席参与讨论。曾恒一院士、周廉院士担任大会主席,由干勇院士、李鹤林院士、侯保荣院士、蹇锡高院士、潘德炉院士、毛新平院士、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葛志荣参事、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孙志辉等担任联席主席,共同探讨了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材料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曾恒一院士提出,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海洋强国,就要把能源资源开发走向深水。海洋工程装备至关重要,其最重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材料,另一个是装备设备系统,如发电机、动力系统等。跟国外比起来,由于缺少经验,我们在关键设备,关键部件,关键系统上面差别还是比较大,而把开发深水能源资源的装备尽快建起来,这两方面是我们要实现国产化的目标,也是我们要真正走向深水重要保障。

 

    李鹤林院士将海洋石油装备分成三大块,第一块是平台用钢,现在90%国产化,还有10%是高端进口,例如超高强度的F级、低温、一百多毫米厚钢板等需要进口。第二块海底管道用钢,基本接近国外水平。第三大块是水下生产系统用钢,大体依靠进口。

 

    侯保荣院士提出,我国发展海洋有非常好的基础,在发展海洋强国战略下,希望各级领导支持和大力提倡全国各级单位、学校、研究所向海洋领域倾斜和进行科学研究,不到几年我们国家的海洋研究一定会取得很大很好成绩。

 

    潘德炉院士提出智慧海洋是我国传播海洋知识的重要抓手,要把四大板块内容,包括海洋环境,海洋装备,海洋管理主体和海洋的活动四大板块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挖掘,智慧服务。同时呼吁在我们发展海洋船舶装备,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科学考察装备等海工装备时,一定要注重海洋装备本身新型从钢材料,信息组建,信息平台跟信息装备的营造,进行产品升级,提高技术含量。

 

    周廉院士提出首先要从全球性思考海洋工程装备和材料的发展,支持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在制定海洋工程装备和材料计划时,应该从全局考虑包括世界上所有开发重点以及我们装备和材料开发遇到的维度,高度和时间程度等周围环境的复杂影响一起制定战略规划。其次提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材料要有前瞻性,有战略性。发展世界上先进海洋材料,引领世界材料和装备的产业。最后呼吁大量使用钛材料提高我们装备生产制造水平。

 

    本届博览会将在引才引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推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打造青岛海洋人才高地,协助引进高端海洋人才,探索青岛从海洋人才高地到海洋产业高地的路径,助力青岛 “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二是打造国际海洋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将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再创新结合,促进“人才+项目+团队”落地青岛。三是打造海洋院士专家公共服务平台,为青岛海洋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为海洋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四是促进海洋科技和金融结合,打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新模式。

 

    (郑光军)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