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1-11-29

[ 字号  ]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为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赋予了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新的历史使命。
    围绕“科技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主题,10月21-22日,河南省科协和焦作市人民政府在焦作市联合举办了河南省第六届学术年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倪维斗教授,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后凯分别作了题为《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区域发展新态势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会报告。
    倪维斗院士在报告中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五大能源挑战:能源需求总量巨大且快速增长,供应能力日趋紧张;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而且迅速增加;液体燃料短缺,高度依赖进口,能源安全堪忧;常规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和小城镇急需大量清洁、便利的能源服务。
    他用图表形式,生动直观地向与会代表阐释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中国石油需求预测、天然气需求预测和中国核电发展预测、一次性能源消费预测、CO2 排放最可能发展情景。他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上可能留给中国的CO2排放空间已经非常小,应及早应对而不是被动减排。”
    “不可改变的事实是:煤现在是、将来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大、比重高,短期内难以替代。”倪院士这样讲道,“煤用于发电的比例将越来越大,但煤的直接燃烧很难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已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倪维斗院士介绍了煤炭的现代化利用——多联产,即通过煤(或石油焦)气化和化工反应一次通过方式实现电力、液体燃料、化工产品、供热、合成气等的联产 。多联产是可持续发展的, 技术上有良好继承性和可行性, 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具有捕捉CO2的天性,是实现未来CO2捕捉和埋存的途径,它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不需要特殊的技术突破, 同现有技术是连贯一致的。富集的 CO2容易捕捉和分离,易与天然气化工过程衔接, 即多联产具有捕捉CO2的天性。这是中国CO2减排的战略方向。
    “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规定,煤气化多联产在经济上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显著。”倪院士说,“多联产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有助于缓解能源总量要求,有助于缓解液体燃料短缺,彻底解决燃煤污染,有助于解决快速城市化引起的小城镇和农村洁净能源问题,满足未来减排CO2的需要。”
    倪维斗院士强调,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刻不容缓,目前正值新一轮电力建设高潮,现在兴建的电厂将决定2020年及以后的煤炭利用模式,错过这一时期,今后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将更为困难,继续按传统技术模式发展,将导致环境、能源安全、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困难。
    魏后凯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区域竞争从个体竞争到群体竞争,区域增长从不平衡增长到相对均衡增长,地区差距从差距扩大转变为差距缩小,产业布局从产业集中到转移扩散,主导地区从单极驱动到多元化竞争,城市化从加速转变为减速。
    魏后凯建议,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要着力实行“五新”战略,即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建立内陆新型开放格局、推进城乡新型社会建设、推动形成新型空间格局、建立新型管理体制机制等。
    据悉,河南省第六届学术年会围绕“科技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主题,举办了开幕式、15个分会场、座谈会、专家咨询、科技专家企业院校行、科普等30余项活动,省内外近百名院士专家和2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了年会的各项活动。全体代表在年会期间发出了《勇当科技创新先锋,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倡议书,倡议全省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做科学发展的智库;勇攀科技高峰,做自主创新的尖兵;普及科学知识,做崇尚科学的典范;深入农村一线,做服务“三农”的先锋;发扬优良传统,做促进和谐的楷模。(高松洁)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