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建设与地震灾害”的研讨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汶川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伤痛牵动着上海专家们的心,城市如何在地震灾害中减少甚至避免损失是专家们共同关心的课题。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活动中心与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08年7月10日共同主办了以“城市建设与地震灾害”为题的第36期院士沙龙。会议由上海院士中心主任翁史烈院士主持,范立础、江欢成等院士以及市科委、市建科院、华东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4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
范立础院士、江欢成院士、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和顾祥林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汶川地震灾区建筑受损原因作了主题发言。沙龙上,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对上海的抗震建设、灾区援建等提出了真知灼见。
    一、对城市抗震的建议
    1 抗震设计的关注重点不但要保证“小震不坏”,更要关注“大震不倒”。适当提高大开间、大空间房屋的抗震设防标准,对重要构件要提高抗震安全等级。范立础院士建议要完善和修改我国房屋建筑、水利建筑和桥梁等抗震设计规范;处于强震区大城市的高层建筑和大跨空间结构必须考虑灾变控制技术,设置一些可更换的牺牲部件,将受震损坏点集中到这些部件中,以保护主要承重部分,使房屋不致倒塌,以保证人员的逃生;对强震区重要标志性建筑必须进行结构抗震易损性分析和结构连锁倒塌分析;要以结构寿命期和风险评估双重概念力求结构抗震安全。
    2 普查旧建筑,消除隐患。上海很多建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步按国务院提出的“抗震设防标准”建设的,虽然经过近年来的旧区改造,但仍尚存不少“不设防”的建筑。顾祥林等专家建议对现有旧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大型公用建筑、居民住宅(砌体结构)及重要设施,进行抗震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期分批进行抗震加固。
    3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专家认为要加强有关建筑结构性课题的研究和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此外,吕西林建议对建筑加固要开展的工作有:(1)加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2)新型加固材料和工艺技术研究;(3)加固设计理论的基础研究;(4)加固技术标准的修订。
    4 扶持城郊农民造安全房。农民大多因经济原因,住房未经过抗震设计,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要在农村推广抗震标准,顾祥林建议对农民自建住宅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或强制要求其执行抗震设防标准,由此引起的附加费用,政府应考虑作部分补贴。
    5 将公共建筑辟为应急避难场所。对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要提高设防等级,可在地震灾难发生时将其辟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6 安装大楼健康自检系统。专家建议制定相关法规,在全市不同区域的重点大楼安装健康自检系统,监测记录由地震、台风引起的震动数据,为各类结构和抗震设计提供可参考的原始数据。所需的资金可列入工程项目预算,由业主方负责。
    7 加强对地震等灾害知识的科学普及。由于我国避灾、急救等知识普及率低,民众缺少应对突发灾害的经验,无法及时自救或救他人。专家们建议在学校、社区开设灾难应急课程,同时加强媒体宣传,普及有关知识,定期演练,提高百姓的应急能力。
    二、对灾害管理的建议
    1 建立地震预警机制。
专家认为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世界难题,但由于地震波P波和S波有倒时差,监测人员可以根据这个时差对地震进行预警,日本气象厅于今年6月14日对发生在日本东北部里氏7.2级地震提前10秒发出预警,为民众应对地震发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专家建议我国也可建立地震预警机制,授权有关部门把地震即将发生的信息及时传达出去。
    2 实行灾害的分级管理。根据灾害的规模、所跨地域的大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将灾害分成若干等级,由中央和地方分别负责管理并实施救援。
    3 组建综合救援队。为了提高救灾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政府的行政成本,上海市地震局原局长火恩杰建议在原有消防队伍的基础上,整合各专业救援队伍,增加投入力度,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加强相关科学培训,组成一支能应对各种灾害救援的综合救援队。
    三、对灾区重建的几点建议
    1 专家们经过实地考察评估,发现除映秀、北川等特重灾区外,受灾城镇70%-80%建筑可以修复,江欢成院士等专家建议:把较大的注意力转移到可修复建筑的加固和修缮上,减少重建成本,合理利用缓建资金;重新建设要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避免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场地;在强震区(7度以上)避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新建工程项目严格执行相关的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完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验收体系;对边远城乡的技术人员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内容等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并在设计中运用。
    2 委托咨询机构科学评估援建项目
由于援建项目事发突然、种类繁多,实施前缺乏科学论证,易造成援建投入的不足和浪费。在保证援建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建议由援助方政府针对不同援建项目,委托有相应专业资质的咨询机构对援建项目进行科学评估,为援助方和收助方政府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沙龙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城市建设,安全第一。建筑物从设计规划到投入使用,要达到城市的设防标准有赖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者共同努力;此外,城市安全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民众对灾害的认知水平和自救能力的提高。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要将城市抗震建设进行到底。
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
与学术活动中心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00八年七月二十三日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