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召开

来源:三局医药卫生学部   发表时间:2016-03-15

[ 字号  ]

院士专家合影

 

    2016年2月26-28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承办的第十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杨宝峰、杨胜利、陈灏珠、顾健人、唐希灿、陈亚珠、王威琪、张运、王红阳、丁健、于金明、王广基、吴以岭等13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陈凯先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李仁涵,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市中医药发展办主任郑锦,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正逵,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等专家领导以及来自英国、马来西亚、泰国、罗马尼亚、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17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络病理论发展大计。

 

张运院士作报告

 

    27日上午大会主题学术交流前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郑锦副主任、徐建光校长、李仁涵局长、马建中副局长分别致辞。李仁涵局长指出,在吴以岭院士的带领下,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医络病学学科蓬勃发展;基于转化医学思维,遵循中医学学科的规律,将理论、临床、创新药物研发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建立起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形成了全国上万人的络病研究团队,有近三十位院士及其团队参与的研究小组形成了围绕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成果转化的高层次各领域的智囊团队等,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马建忠副局长强调,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大家在推动中医络病学科创新发展以及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坚持继承创新,坚持统筹协调,坚持生态绿色,坚持包容开放,坚持共享惠民。徐建光校长和郑锦副主任表示,以吴以岭院士为首的团队,在继承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教研产相结合,中西医结合,国内外相结合,医养结合的成功之路,成为行业的典范。络病学大会作为每年一届的学术盛会,已成为国际中医药领域品牌盛会,会议规模、层次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彰显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杨宝峰院士作报告

 

    在大会主题报告院士论坛环节,张运、杨宝峰、于金明、吴以岭院士分别作了报告,张运院士以斑块进展速率:斑块易损性的新指标为题对抗动脉粥样硬化领域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特别介绍了中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应用。杨宝峰院士报告了几种中药对重大心脏疾病的调控作用,总结了中药治疗作用的特点和优势。于金明院士以精准肿瘤学新实践为题,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谈了对肿瘤精准治疗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吴以岭院士以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为题,对络病学理论的发展及其指导下的中药开发这一完整的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大会主题报告973论坛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贾振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建荣围绕急性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管病变等主题作了报告。

 

于金明院士作报告

 

    大会还分设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论坛、脑血管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力衰竭论坛、呼吸论坛、糖尿病论坛、肿瘤学论坛、慢病论坛(第一届中国慢病大会)等八个学术论坛。会议同时在各省市分设400余个视频直播分会场,全国20000余名医师共享中医络病学创新研究成果。

 

大会主席吴以岭院士作报告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对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并发症等多种难治性疾病防治具有独特指导价值的应用理论,成为近年国内外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自2005年起国际络病学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今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是在络病理论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背景下召开的又一次国际学术盛会。大会以“传承、开放、创新、融合”为主题,充分展示了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显著进展,并通过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学术交流进一步促进了络病学学科的发展,推动络病理论及中医药学研究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供稿和照片:中华络病网、三局医药卫生学部办公室赵西路)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