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爆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来源:二局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发表时间:2015-01-20

[ 字号  ]

    2015年1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共同主办,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爆破有限公司承办的“精细爆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国工程院汪旭光、钱七虎、谢礼立、周福霖、崔俊芝、王泽山、姜德生、郑守仁、王梦恕等25位院士及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共100余人出席。钱七虎院士在会上致开幕辞。

 

    工程爆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已广泛应用于铁路、矿山、水利水电、城市建设和国防等领域,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爆破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以及钻孔机具、爆破器材的快速进步,工程爆破技术已发展至“精细爆破”的新阶段,在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堪称精细爆破典范的精品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次研讨会就我国爆破行业在精细爆破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炸药爆破能量精细控制、新型爆破器材、爆破数值仿真技术、大型建(构)筑物精细爆破拆除、爆破加工与成型和爆破有害效应控制等内容进行交流与研讨。

 

 

    崔俊芝院士首先做了《绿色和精细爆破的若干信息技术》的主旨报告,他分析了绿色精细爆破工程安全、精准可靠、环保、节约能源、无次生灾害等方面的优势,并介绍了支持精细爆破的若干信息技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将工程建模软件、CAE分析软件、爆破设计与优化软件与计算软件有机地集成于一体,实现爆破工程的快速建模、爆破过程的模拟仿真、优化爆破设计方案与爆破效果评估的精细爆破数值仿真与设计优化;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和3S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爆破工程现场布设适度的检测设备,实现高效、实时数据的精细爆破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爆破工程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等。崔院士指出,精细爆破的信息平台建设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需要有顶层设计,并进行长期累积,有计划、有步骤为之奋斗的事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更加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推动精细爆破的发展。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谢先启高工做了《精细爆破的理论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他简要回顾了我国工程爆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以过程控制为基础、量化设计为核心、预测预报为手段、绿色环保为目标的精细爆破理念,以及相关的爆破破坏效应定量分析和量化设计、工程爆破施工及管理、爆破效应实时监测与反馈等技术;探讨了建(构)筑物精细爆破技术在设计方法、倒塌控制、有害效应综合防控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并对精细爆破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此外,重庆大学刘汉龙教授和武汉大学卢文波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大型爆炸液化现场试验与抗液化排水刚性桩技术研究》、《提供岩石爆破炸药能量利用率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兆武教授、四川省安全科学研究院施富强高工等7位国内知名工程爆破界专家也做了关于精细爆破的精彩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基础理论、爆破器材、设计施工关键技术以及爆破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等方面。

 

    报告结束后,汪旭光院士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王中黔研究员主持了开放式讨论,针对精细爆破的发展展开充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工程技术的发展与爆破密不可分,要把精细爆破的理念坚守传承下来,将其应用到水利水电、高铁建设、围海造地、工程验收、国防安全等多个领域;并加强对爆破振动传播机理、被震对象的安全性保障、减少爆破对环境影响、模拟的精确度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促进精细爆破的快速发展。

 

    专家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召开的形式非常好,组织了多学科领域专家进行开放式研讨,相互借鉴学习;通过会议的召开,提高了各行业对精细爆破的重视程度,拓宽了工作思路;希望今后更多地举办跨学科的专业学术研讨会。

 

    (供稿:邢慧娴、唐海英,摄影:陈昌红)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