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筑节能不再是一句空话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第五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举行

 

作者:陆琦 崔雪芹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3-30 22:45:47

 

3月20日~25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学术周围绕“建筑节能——用数据说话”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建筑节能论坛、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最新进展研讨会、从定额出发的公共建筑节能全过程管理研讨会、村镇建筑节能和能源发展技术研讨会等,为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献计献策。
 
从工程学与社会学角度
 
综合考察
 
“举行建筑节能学术周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把我们的理念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深入人心,争取到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同于‘嫦娥探月’或三峡工程这样的单项重大工程,建筑节能是一项全民工程,它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是与工程技术、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社会公平等多方面问题密切相关的全社会行动。”
 
江亿认为,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尚处在多少有些“情况不明、任务不清”的状态,这将影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逼着我们更深入地考察中国和全世界建筑能源消耗的现状与特点,并进一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
 
“我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江亿说,“5年来,建筑节能学术周主题的变迁,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对建筑节能工作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历年主题分别是:建筑节能关键技术进展,建筑设计——模拟优化设计,提倡节约型人居环境、发展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中外建筑能耗比对,建筑节能——用数据说话。
 
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建筑能耗数据的横向比较研究,深入剖析各类中外建筑能耗的差异,并进一步追究导致各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江亿发现:建筑节能工作不仅仅是研究和推广某些技术产品与措施,其后面更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只有从工程学与社会学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考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原因,找到其本质,也才能悟出实现建筑节能宏大目标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清华大学已开始更广泛的社会调查,他们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公共管理学院以及挪威、英国牛津大学等国内外的社会学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文化、社会等各个角度看待建筑节能问题;从中外能耗对比及其历史演变过程的分析出发,更深入地对建筑节能问题进行思考和认识。江亿告诉记者:“我们结合工程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初步结果,已经编入《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9)》,第一次向全社会展示。”
 
以能耗数据作为标尺
 
江亿认为,“建筑节能——用数据说话”既是本届建筑节能学术周的主题,又是本届的亮点。他说:“建筑节能工作需要从具体的能源消耗数据出发,而不仅仅是从理念或者从应用多少项技术来认识和考虑。建筑节能的效果最终还是要用数据来说话,这才符合科学精神。”因为建筑节能的目标应该是实际建筑能源消耗数量的降低,因此就应该以实际的能源消耗数据作为导向,作为建筑节能工作唯一的评价标准和追求目标。
 
“对于一座具体建筑,以能源消耗数量为目标的建筑节能就是分别考察建筑物实现的每个单位功能所付出的能量消耗代价。”江亿进一步解释,例如,对于住宅建筑,就是考察其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单位建筑面积采暖消耗的热量和空调消耗的电量,以及单位居住者的炊事和生活用水所消耗的能量。
 
有了这样的标尺,可以很方便地根据实际的能源消耗账单去判断一座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水平,也可以根据建筑物内各类用能系统的分项电耗去分别考核各个系统的相关责任者在节能工作上的功过。“这样建筑节能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也很难再成为某些机构的炒作题材。”江亿表示,“经过这样的考核被证实是实现了节能的项目,也就一定能从运行费用降低中获得经济回报。”
 
江亿指出,用能耗数据说话,以能耗数据作为标尺,这应该是贯穿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工程验收、运行管理以及节能改造全过程中引导建筑节能工作的唯一的评价指标。
 
探索中国特色建筑节能途径
 
“按照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建筑节能的路是行不通的。”江亿说,“美、日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改善型’发展为‘全面掌控型’,使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翻了1.5倍,而进入‘全面掌控型’后,即使再下大力气完善各环节的技术,提高各环节的效率,也很难使实际的建筑能耗有质的改观。”
 
“我在这座豪华写字楼内上班!”“本公司设在此高档写字楼中”,对此类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容易出现的文化现象,江亿认为这种文化导致了大量资源、能源的浪费,“既影响了我们城市健康的发展模式,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
 
那么当前的建筑节能工作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起步呢?江亿认为,一方面是倡导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购物,逐渐形成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就要从实际的能源消耗数据抓起,用能耗数据评价、考核、奖惩。建立其全面清晰的建筑能耗监测统计和管理体系,获取有效的实际数据,“这可能是实现‘用能耗数据导向’的最主要的基础工作”。
 
“节能技术的突破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江亿指出,“建筑能耗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节能技术和产品的采用,更取决于运行者科学的运行管理和使用者绿色的行为模式。”
 
“当我们从建筑的规划、设计,到系统的选择、调试,直到设备的日常运行,电灯与电脑的开闭,都把降低能耗作为重要的行动准则,形成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完成节能减排的历史使命。”江亿相信,这将为世界上其他正在积极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理的新经济体国家提供成功示范,这将会是中华民族对人类作出的最大贡献。
 
《科学时报》 (2009-3-31 B2 校园)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