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佑楣:长江三峡工程的若干哲学思考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来源:科学时报(http://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11-14 23:58:50

 
长江三峡工程是人类在自然界中一项巨大的造物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工程改变了长江及长江流域原有的环境和生态,对其利与弊,不仅要运用现代科技予以兴利除弊,更要用哲学思维加以分析思考。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分3个阶段施工,总工期17年。自1993年开始进入工程实施阶段,1994年12月正式开工,2003年6月水库蓄水到135米高程,三峡工程开始发挥初期的综合效益。2006年10月,三峡水库已实现初期蓄水156米高程,左岸电站14台共980万千瓦机组提前一年投产发电,大坝提前两年挡水初步发挥防洪效益。整个工程将于2009年全面竣工。
 
长江三峡工程由于规模巨大、问题复杂,一直是正反方面有争议的工程,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探索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思辨,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以取得预期目标的可持续性,并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我思故我在”和“我造物故我在”是两句哲学箴言。“思”与“造物”是人类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活动全过程。人类在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维、不停地造物,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初级的思维到高级的思维,由简单的造物到复杂的工程造物,永无止境,这就是人类的本质。没有无思的造物,也没有不造物的思维。什么是工程哲学?工程哲学可以理解为对工程的认识,对工程造物的思辨。
 
长江三峡工程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长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政治、经济以及工程本身的建设技术和基础科学的复杂问题。长江三峡工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例如三峡工程建设与生态和环境的关系问题、长江洪水灾害及其对策问题、三峡水库移民搬迁和重建家园脱贫致富问题、是否可能以“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协调水沙关系的问题、如何保护长江及三峡水库水质的问题、如何保护三峡水库水生物的良好生态和发展渔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三峡水库的地质构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质灾害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长江三峡工程安全问题、如何充分利用长江三峡水能资源改善环境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确保三峡工程项目实施成功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不但需要从科学、技术、经济、生态、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需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分析思考努力取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从哲学的角度看三峡工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就是在工程全部竣工后,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需要长期的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长江三峡工程如同其他工程造物活动一样,必须经过严格的3个阶段的管理,才能实现预期的工程目标。
 
第一阶段是思维决策阶段。这一阶段实质上是思维成熟的过程,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实验、设计论证,准确地认识自然和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揭示事物的本质,在这些基础上完成决策程序。这一阶段的管理在方法上必须坚持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原则,广泛听取各类不同的意见,切忌主观和片面性。三峡工程的最终论证分设了14个专题,由412位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14个专题进行了科学、翔实的论证,得出的总结论是: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建议早作决策。长江三峡工程经历了几代中国人不断的探索,70余年的历程,才于1992年完成了决策程序。
 
第二阶段是工程的实施阶段,三峡工程本身规模宏大,涉及自然和社会的众多方面,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系统,必须用系统工程控制论的理念和方法实施管理。现在预测三峡工程的进度完全可以控制在预定计划内,而各项效益的发挥比预期的进度提前了一年实现。国家批准的按1993年5月物价水平的三峡工程概算是900.9亿元(其中400亿元用于移民),考虑总工期17年过程中银行贷款利息和物价变动因素,原来预测的最终造价为2039亿元。至2006年底,整个工程已完成了85%以上,动态投资约完成1304亿元。根据剩余的工程量和预测的未来资金需求,最终总造价可以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
 
第三阶段是运行经营阶段,本质上是全面达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预期效益目标的阶段,是要通过运行经营的管理来实现的。通过科学的管理、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制度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使工程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长江三峡工程是时间、历史和人的智慧的共同结果,是人在大自然中的造物过程。长江三峡工程是一个科学的理性的工程,规模大、工期长,从思想和认识方面看,它既集中而又广泛地反映和凝结了人类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和其他许多有关领域和方面的知识和智慧。从哲学上看,我们承认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可知的,实际上,工程造物活动就是建立在“可知论”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但“可知论”绝不等于“全知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可是,这种局限性又是可以随着人类实践的进展而不断突破的,人类的认识是无穷无尽、无止境的。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对三峡工程的认识和实践并没有结束。历史在前进,人类的认识和实践都在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人类的工程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工程理念才能不断升华,工程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在愈来愈和谐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本文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