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工程前沿”研讨会——“脓毒症新进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由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七次“工程前沿”研讨会——脓毒症新进展高层论坛,于2007年12月16日至12月19日在北京中国工程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王正国院士和盛志勇院士共同主持,有40余位国内外专家参加。会议重点围绕“脓毒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脓毒症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新进展、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ICU中感染控制”四个主题进行研讨。
    盛志勇院士、王正国院士和肖光夏教授分别作了有关脓毒症研究的评述性报告。盛院士重点讨论脓毒症(sepsis)的命名和发病机制问题,认为其命名目前在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强调一种疾患的命名和确定关系到对这种疾患的共同认识和治疗策略,也关系到临床治疗结果的评价。为能进一步评判治疗结果,进而改进治疗措施,降低其病死率,有必要统一对脓毒症的中文命名和诊断标准。
    王正国院士认为近年来脓毒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探讨和阐明其发生机制,研制和试用了许多新药,提出了一些新的防治措施,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未因此而有所减少。我们应设计新的策略,在研究发病机制和诊治的同时,更多关注脓毒症的预防。
    肖光夏教授从肠道是脓毒症发病潜在危险因素的角度,针对休克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多位专家介绍了国内脓毒症的流行病学资料,探索脓毒症的发病情况、病死率以及主要的死亡危险因素等。
    脓毒症发病机制与干预新途径是本次论坛的重要内容,5位国内外学者分别报告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与前景、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再程序化——控制脓毒症发生与发展的有效途径、脓毒症的功能基因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免疫负性调控机制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从中药中寻找具有针对多靶点病原分子的拮抗物等。
    在脓毒症的防治策略方面,与会专家也进行了探讨。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抗炎/免疫刺激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脓毒症病人的预后。脓毒症集束治疗策略(Sepsis Bundle)也在降低感染发生率、支持受损脏器功能及预防并发症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早期诊断、高危病人的预处理和发病早期的治疗仍然非常必要和重要。
    短短两天的会议,与会专家感到收获很大。特别是由工程院组织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体现了工程院具有跨学科的优势,本次会议研讨的学术交融性和学科交叉性特点,给与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思维空间。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脓毒症的防治方面,我们要做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今后脓毒症的研究应强调科学向技术的转变,从实验室向临床的转变。本次会议一方面交流了近年来我国在脓毒症领域最新的学术进展,研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高层科技论坛方式,总结脓毒症研究的最新理念、技术与方法,将有助于促进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和救治能力。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