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在宁举行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11月10日至11日,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在南京举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出席开幕式。江苏省委书记、省长梁保华会见前来出席论坛的二十多位两院院士。江苏省委副书记张连珍、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并致辞,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莉新出席开幕式。
    张连珍首先代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她在简要介绍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说,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对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这是时代赋予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近年来,江苏省统筹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不断增加水利投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一大批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得到广泛推广运用,全省防洪保安、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胡四一在致辞中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水利水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思路,在防洪减灾、民生水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水利水电科技也面临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一些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亟待研究解决。胡四一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把握水利水电事业的关键领域,健全完善水利水电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利用,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大力提高科技在水利水电发展中的贡献率,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水利学会主办,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林萍华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副主任崔俊芝院士和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高安泽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讲话。
    崔俊芝说,进入21世纪,全世界面临着水问题的空前挑战。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对水危机的严峻挑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遵循科学治水的原则,必然需要科学技术和拔尖人才的强大支撑。本次论坛既是院士论坛,也是博士论坛,其宗旨就是为水利学科的学者们提供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的高层次平台,促进水利科技的发展以及水利工程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促进水利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衷心希望各位专家、教授和年轻的学者们紧密围绕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大型水工结构防灾、减灾与安全、水利水电工程与水力学、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等8个专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促进我国水利、水电科技的创新,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既促进学科发展,又促进工程技术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崔俊芝、吴中如、郑守仁、陈厚群、马洪琪、曹楚生、王浩、周君亮、梁应辰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林皋、汪集旸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张耀明、茆智、卢耀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刘昌明以及来自全国水利水电战线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出席了论坛。除大会主题报告外,与会代表还分别在“土石坝、地下工程和高边坡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混凝土坝和大型水工结构的设计、施工与安全”、“水利水电工程与水力学问题”、“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和对策”五个分会场进行了特邀报告与论文交流等活动。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